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306144
大小:54.5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30
《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冲刺专题12.3古代诗歌阅读三(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专题12古代诗歌阅读三一、阅读下面这唐首,然后冋答问题。远怀舍弟颖、观等①杜甫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②。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云天犹错莫③,花萼尚箫疏。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注】①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②阳翟,今河南禹州;荆南,今湖北荆州。杜甫安史之乱后曾流落荆州。③错莫:纷乱昏暗。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一、二句“阳翟”对“荆南”,以空I'可的远隔写11!了诗人与弟弟们天各一方。B.第三句中的“仍”字表现出兄弟分隔时间之久,空间之远,写尽诗人内心的无奈。C.第五、六句写春风又起,冰霜消融,物候变换中暗寓着时光流逝、老去无为的感慨。D.第七、八句写云天昏暗,屈远景;花萼稀疏,屈近景。两句写出诗人愁情无所不在。E.全诗诗意蕴藉,真挚感人,虽无一字写思念之情,却处处紧扣题中的“怀”字來写。2.为什么“I口吋元日会,乡党羡吾庐”?这两句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皴.【答案】1.CE2.第一问:这是因为在元日庙会上,我们家兄弟相聚、欢乐和谐,这在动荡的吋局中实为难得。第二问: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对住昔相聚情景的追忆Z中,蕴含着现实屮兄弟分隔的悲伤。(或:用了以乐衬哀的写法。往昔相聚时,兄弟情深让邻人称羡,这一派欢乐的景象反衬出眼下天各一方的悲伤,以乐景衬哀情,使悲情更深一层。)【解析】1.C项,“老去无为”的感慨属无中生有,此处应为“时光流逝、归乡无期的感慨”。E项,“虽无一字直写思念”有误,“忆渠”属于直接抒情。2.解答第一问需理解“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的含意:往昔兄弟们春节庙会上相聚在一 起,让邻居们心生羡慕。诗人回忆过去的情景,意在表明如今时局动乱中兄弟们团聚实为难得。这是以虚衬实的写法(或以乐衬哀),于对兄弟团聚的回忆中传达了兄弟分离的哀伤。【题型】诗词鉴赏【难度】一般二、阅读下而一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点绛唇闺思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词句开篇点题,并通过“一寸”与“千缕”这一数量上的反差,刻画出词人愁思深重、难忍孤寂的形象。B.“惜春”一句,直言其愁,后一句则描写11!数点花瓣于风中飘零,如雨点落下的情形,表明春天归去,惜春、惜花,也暗示惜青春、惜容颜。C.词人“倚”字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无情绪”指女子没有了往日的心境,独自一人无所事事。D.本词借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意绪,将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以景物描写烘托气氛、寄寓情感,从而刻画出一位亟待两人归来的女子形象。E.本词属于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同期的词作还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暮浓云愁永昼》《武陵春・春晚》《声声慢・寻寻觅觅》等。2.词尾“连天衰草”一作“连天芳草”,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合适?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答:【答案】1.BE2.示例一:“连天衰草”好。女子期盼良人归來,眼前只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烘托了青年女子倚栏眺望的凄凉情景和思念无望的结果。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示例二:“连天芳草”好。芳草萋萋与上文“惜春”呼应,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反衬出浓重的闺怨。【解析】3・E项,“后一句则描写出数点花獺于风中飘零,如雨点落下的情形”有误几点催花雨”并不是“花落如雨”而是“雨点催花落”:E项,《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于后期。从开篇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个養词就可以看出,这与前期的愁情截然不同,这是国破家亡之时的寻觅无着。4・题干I'可的是“词禺"连天衰草'一作“连天芳草',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合适?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o这是考查诗歌的炼句技巧。无论认可哪种表述,都应从景与情的关系入手分析。这是一首闺怨词,女子期盼良人,但良人未归,愁情满腹,如认可“芳草”,这是乐景,应从乐景哀情的角度分析反衬的手法;如认可“衰草”,可以从哀景哀情的烘托角度分析。【题型】诗词鉴赏【难度】一般三、阅读下面这唐首,然后回答问题。彭门用兵后经汴路其二吴融隋堤风物已凄凉,堤下仍多旧战场。金旅有苔人拾得,芦花无主鸟衔将。秋声暗促河声急,野色遥连日色黄。独上寒城正愁绝,戍鞏惊起雁行行。【注】晚唐文徳元年,朝廷派韦昭度招讨西蜀,昭度辟作者为掌书记同赴任,韦昭度讨蜀无功,复受王建胁迫而返京,作者亦出川,并沿隋修筑的汴河回浙江绍兴家园,诗人目睹西川兵灾,一路东来,又见中原一带惨状,感慨万端,写下一组七律,本诗为第二首。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儿起句中的“风物”指隋堤这个地方特有的风俗,而“凄凉”一词则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领起全篇。B.“堤下仍多旧战场”承首句而来,写堤下,以“I口战场”点出了凄凉之状。C.“金敬有苔人拾得”写在昔日的战场上,人们还能拾到已生锈长了青苔的箭头,暗扣“旧战场”。D.颈联两句通过秋声、河声等听觉和野色、日色等视觉的描写,充分展现了隋堤四周荒凉的景象。 B.“戍颦惊起雁行行”一句直抒胸臆,暗示了今tl烽火又起,并点出了诗人“愁绝”的原因。1.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答案】1.AE2.①抒发诗人对历史陈迹的感慨。诗人通过描写隋堤周遭的景色,并将之与古战场的荒凉场景融为一体,体现了诗人怀古的惆怅情丝。②寄寓诗人对现实的悲叹。尾联将怀古与伤今Z情统一起來,写诗人正在为历史的兴衰伤神不已。但传來的阵阵鞏鼓声告诉人们,这里仍是战场,逼真地写出了战乱的现实,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悲叹。【解析】5・A项,“隋堤这个地方特有的风俗”错误,“风物”应指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E项,“直抒胸臆”理解不当,应是以景结情,用令人心惊的擊鼓声惊起犬雁的情景,抒发了诗人的愁绪。6•前两联写旧战场,并通过对隋堤周围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历史的兴亡之感;后两联从听觉和视贾的角度状写荒凉的景象,以“戍螯”点明战乱仍在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慨叹。古战场与今战场的融合,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怀古伤今之情。【题型】诗词鉴赏【难度】一般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登凌歌台感怀李之仪偶向凌歆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注】①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 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A.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A.“那堪”与“己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次,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深重绵长。B.“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1.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答案】1.BC&①伤春Z情:看到眼前春光将尽,流露出遗憾伤感Z情;②思归Z情:作者登台远眺,只见江山重叠,阻断望乡(望京)之路,更觉愁苦;③被排挤(或政治不得志、被贬谪)的郁闷:词人因触犯权贵被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异常苦闷;④无人理解的落寞:词人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惆怅。【解析】7・B项”,强烈的情感”理解有误,该句在写景中流露出淡淡的惊讶、遗憾和惆怅,情感并不强烈;C项“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看一字,褒贬分明”对诗意理解错误,这两句生动描写飞花与坠絮的情态,并无费美前者有情、贬斥后者无情之意。(也有人认为飞花、坠絮本都是自然形态的东西,但经过诗人的渲染,便都变成了含情物:飞花指他人之乘风直上,舞态匿,得意非常;坠絮喻己身之遭谤被逐,堕地沾泥,了无痕迹。)8•解答情感表达题,要结合注释提供的背景,联系诗懿的具体内容分析即可。“春光已过三分”写春光将尽,抒发了感时伤春之情;词人被贬太平州,“江山重養倍销魂”写望乡所见所感,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感慨;被奸佞排挤,“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伤感”“旧恨”传达了仕途坎坷志不得展的苦闷,“清愁満眼共谁论”表达了愁绪无可倾诉的落寞与惆怅。据此整合作答即可。【题型】诗词鉴赏【难度】一般五、阅读下面这唐首,然后回答问题。又雪杜甫 南雪不到地,青崖沾未消。微微向日薄,脉脉去人遥。冬热鸳鸯病,峡深豺虎骄。愁边有江水,焉得北之朝。【注】公元765年,杜甫离开草堂,顺江而下,因病暂住云安(今重庆云阳)。9•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描写了南方雪景,一个“沾”字传神地写出了南方积雪湿重不够蓬松的特点,突出了蜀地冬季环境的寒冷。B•颔联连用两个叠音词“微微”“脉脉”,栩栩如生地描绘出雪仿佛在含情脉脉地离人远去,表达了诗人对蜀地的眷恋。C.颈联“冬热”两句,通过“鸳鸯”“豺虎”对比揭示蜀地气候宜人和环境的雄奇瑰伟,也为末句写北归长安作铺垫。D•尾联中“焉得北Z朝”屮的“北Z朝”应指诗人向北回到京城长安,“焉得”二字写出诗人渴望回到京师的迫切心情。E.诗人以“又雪”为题,摹景状物,情景交融,极富神韵。全诗语言朴实,刻画细致入微,诗人疾病缠身,寄托遥深。10.“愁边有江水”,诗人忧愁如汩汩江水。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愁”。巻.1.BE2.①愁自己疾病缠身。诗人年老多病,蜀地气候环境险恶,不可久居。②愁何时才能冋到京城,人已老,抱负难以实现,去路遥遥,漂泊不定。③愁安史Z乱后蜀屮大乱,心忧天下百姓。【解析】9・A项,“突出了蜀地冬季环境的寒冷”错误,应突出南方冬季地气偏暖°C项,“揭示蜀地气候宜人和环境的雄奇瑰伟”错误,应是掲示此地的气候特征和环境的险恶,宴示不可久居°D项,“写出诗人渴望回到京师的迫切心情”错误,应是“感叹去路难回”。10・由注释可知,此诗写于杜甫离幵草堂因病暂住云阳之时,“焉得北之朝”很恰切地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疾病缠身,去京师的路遥遙千里,自己的理想抱负难叹实现,再联系“冬热鸳盎病,峡深豺虎骄”,这两句诗突出了蜀地环境的恶劣,表达了诗人对天下百姓的关切,据此整合作答即可。【题型】诗词鉴赏 【难度】一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