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303830
大小:51.6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8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2练三公九卿郡县制郡国并行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2练三公九卿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训练H标]1.三公九卿制:三公的职权;三公制的作用。2.郡县制:郡县制的起源、重大意义;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3.郡国并行制:汉初王国问题的由來、后果、问题的解决。小题精练1.(2016•启东一模)史载:“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由此可见,御史大夫行使()A.立法权B.财政权C.军事权D.监察权2.《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白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
2、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Z事无小大皆决於上。”这表明()A.秦始皐帝,才能非凡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D.君相矛盾,尚不突岀3.(2016•兴化高三期末)“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索。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対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來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Z内又分若干县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冇效控制的制度C.郴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
3、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4.王夫Z认为“治有治Z理,乱有乱Z理,存有存Z理,亡有亡Z理”;“郡县Z制,垂二千年而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A.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B.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C.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D.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5.(2017•常州联考)史学家钱穆认为:“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Z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Z初创。”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A.三公九卿制的
4、建立B.刺史制的建立C.郡县制的推行D.科举制的确立4.(2017•无锡调研)西汉初,列侯封地称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这反映了()A.汉初与周分封制一脉相承B.封国制利于强化中央集权C.西汉的监察制度日益强化D.郡国并行且以郡县制为主5.(2016•苏北四市教研联合体二模)《汉仪注》:王子为侯,侯岁以户口酎黄金于汉庙,皇帝临受献金以助祭。大祀LI饮酎,饮酎受金,金少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这一措施的政治作用是(
5、)A.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B.凸显了嫡长子拥有祭祖特权C.使得诸侯王国封地越分越小0.打击地方势力巩固屮央集权6.(2016•淮安一模)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梁王刘武薨,景帝“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梁国由此一分为五,封四侯。汉景帝的做法()A.扩大了地方王国势力B.废黜了梁国的王国地位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结束了郡国并存局面大题优练7.(2017•南京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君臣、上下
6、、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记•曲礼》)家国同构可以看做父亲为一家之君,君为国父,君与父互为表里,国与家是彼此沟通的。故,屮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礼记•杂记》)的说法。材料二秦以后,中国就开始有一个统一的政府,其政治领袖就是皇帝,皇位是世袭的。封建(指封邦建国)制度早已推翻。但只皐帝一家是世袭的,这已是中国政治上一项绝大进步。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皇帝和政府是分开的,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是国家元首,象征国家统一;宰和是政府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钱穆《中国
7、丿力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说说“礼”在古代中国社会起到了哪些作用。(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进步”指的是什么。这是否意味着“家天下”制度的结束?说明理由。答案精析1.D[从材料“典正法度,以职和参……上下和监临”可知御史大夫行使的是监察权,故D项符合题意。]2.B[材料关键信息是“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意思是说:官员只是充数而已,丞相大臣都是按皇帝谋划好的事情去做,所有事情都由皇帝决定,因此B项止确。而A项概括不全面
8、。C项说法错误,秦朝中央集权己经有中央与地方行政系统,比较完备。材料并没有反映和权与君权的矛盾,故D项不正确。]3.C[依据材料可知,A、D项是史实,B项是史论,C项是史识,故选Co]4.A[材料中“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Z,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说明郡县制是符合“理”的,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故A项正确;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更多是对郡县制的肯定所以并没有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