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塑管项目建议书

橡塑管项目建议书

ID:43296062

大小:159.67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9-28

橡塑管项目建议书_第1页
橡塑管项目建议书_第2页
橡塑管项目建议书_第3页
橡塑管项目建议书_第4页
橡塑管项目建议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橡塑管项目建议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橡塑管项目建议书目录第一章橡塑管项目概论第二章橡塑管项目规划及生产规模第三章橡塑管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第四章主要建(构)筑物建设工程第五章技术方案与设备的选择第六章环境保护第七章橡塑管项目节能分析第八章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第九章橡塑管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十章橡塑管项目经济评价第十一章橡塑管项目综合评价第一章项目概论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项目名称:橡塑管生产建设项目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二、项目拟建地址1、项目规划地址安阳某某工业园区2、项目建设地社会经济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市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工业转方式、

2、调结构的关键环节,积极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行动计划,坚持以项目带动、创新引领、环境改善为总抓手,大力培育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2015年我市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的规模以上企业219家,较2010年增加了116家,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32.4%o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着力强化冶金建材、煤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4大主导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巩固提升现有研发平台建

3、设水平和质量,在新兴产业等领域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研发平台数量力争达到35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力争达到3.5%。产业集聚效应显著提升。推进产业集聚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省级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高技术产业示范园区。每年滚动实施20个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年产值超10—20亿元的新兴产业骨干企业2—3家和一批新兴产业成长型企业。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大力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准入与竞争机制、财税激励和投融

4、资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金和民营资本参与投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撑带动作用显著提高。力争到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千亿级规模,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河南省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行区。三、项目提出的背景1、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工业化将进入后期阶段,产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的特征将逐步明显。因此,必须以创新为技术进步的核心,通过创新增强产业的吸收能力,以更好地吸收国外的引进技术,同时以国内技术创新促进我国整体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首

5、先,要促进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两种方式融合推进,要把引进技术和开发创新结合起来,强化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有效衔接,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实现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要把整体推进和重点扶持结合起来,培育技术引进和消化创新的企业主体;要把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国内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配套产业,延伸其在中国的产业链。其次,要通过增强人力资本开发力度培育技术创新能力,想方设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稳定人才,为他们充分发挥才能创造宽松的条件;要培养一大批具

6、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能灵活驾驭知识和具备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新型人才;要高度重视人才规划工作,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按地区、行业编制人才战略规划。此外,要通过多种体系建设创建适应技术创新的综合性平台,建立以政府为中心的创新投入体系;要构筑以基础研究为核心的创新平台,改进和完善评价体系,规范基础研究的评价工作,在国家层面上统一规划、协调科研基地和基础设施的地域分布。再次,要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环境,研究制定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税收优惠政策,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

7、创新成果转化系统。2、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涌来,全球制造业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调整和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纷起应对,制订国家战略,以求在行将到来的变革中取得主动。美国于2011年颁布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AMP),以“确保美国在先进制造业中的领导地位”;随后,又提出了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的口号。德国提出《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英国制订了“英国工业2050战略”,日本相继提出物联网和机器人战略,法国起草了《未来产业》规划,韩国则有“未来增长动力计划”,等等,无不是为促进本国制造业适应未来、赢得发展。中国制造业就规模和总量在世界名

8、列第一,但中国制造业在效益、效率、质量、产业结构、持续发展、资源消耗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中国制造业必须从规模、速度的发展轨道转向质量、效益的发展轨道,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才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形成持续发展的能力,继续成为中国国民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