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ID:43280594

大小:203.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7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_第1页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_第2页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_第3页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_第4页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1.陆地水体2.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4.水循环:类型:环节:※黄河的灾害—断流与哪些自然和人为因素有关?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人类过度利用河流水※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全流域统一调配水资源、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提高大众的节水意识等5.水循环的意义:记忆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洋流2.洋流分为(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3.洋流的主要动力:盛行风。3.利用全球气压带风带图作洋流模式图:4.世界洋流的分布:5.北印度洋的洋流:6.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8.洋流与等温线的判读。总结:等温线的凸向和

2、洋流的方向一致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的含义:2.水资源的分布3.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1)开源:(2)节流: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2.内力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3.影响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有,,,。4.地壳的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和;在地表形成,和巨大的山系;地壳的垂直运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和,在地表形成和。就全球规律的运动来说,地壳的运动以运动为主。5.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6.几种外力作用的典型差异⑴使地表和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的外力

3、作用是。其作用产物——选择:①堆积在原地②离开原地⑵运动状态下的外力对岩石的破坏的外力作用是。其作用产物——选择:①第5页,共5页堆积在原地②离开原地⑶运动状态下的外力使风化、侵蚀产物离开原来的位置,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的外力作用是。⑷当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或流速降低时,物质堆积的外力作用是。7.几种外力作用的典型地貌⑴海水侵蚀地貌:柱、崖⑵海水堆积地貌:。⑶冰川侵蚀地貌:、⑷风力侵蚀地貌:、风蚀洼地、风蚀城堡⑸风力堆积地貌:沙丘。⑹流水侵蚀地貌:“V”谷,“U”谷,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⑺流水堆积地貌:冲积扇、河漫滩、冲积三角洲8.地壳物质的循环:从

4、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过程。画图记忆:岩浆、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岩浆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一.褶皱山挤压背斜向斜背斜山向斜谷画出背斜谷、向斜山背斜谷:背斜中心受涨力,岩石疏松破碎,容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向斜山:向斜中心受挤压,岩石坚密致硬,不容易被侵蚀,形成山地二.断块山岩石断裂后,两侧的岩石发生明显的位移,形成。其中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或;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或。如华山、庐山、泰山;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三.火山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地带(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地表,会形成火山四.理解记忆1.下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在

5、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③处的地形属块状山地。第5页,共5页2.请在上图中断层两侧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AC(多项选择)A.渭河谷地 B.长江三蛱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①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该处为向斜,向斜中心,地下水容易汇聚五.研究岩石变形变位的实践意义①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

6、富容易找”,向斜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②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⑤开凿隧道问题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⑥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处的地区烈度会变大。六.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影响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线路的分布、运输线的延伸方向。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1.山地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河流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2.河流发育初期,多形成仄而深的“V”形谷,

7、原因是:落差大,流速快,以下切寝室和溯源侵蚀为主;河流发育后期,多形成宽而浅的“U”形谷,原因是:落差小,流速慢,以侧蚀为主;记忆:张家界河谷的成因:地壳上升形成高原山地,流失侵蚀形成河谷ABC海洋3.读图⑴A地的地貌名称:⑵B地的地貌名称:⑶C地的地貌名称:⑷说明A地地貌的形成过程河流出山口后,地势变缓,河道变宽,流速变慢,河流搬运的物质(泥沙)沉积而成。⑸说明C地地貌的形成过程携带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受海水的顶托作用影响,流速变慢,泥沙在河口前方堆积4.城市和乡村多分布在河流交汇处,河流入海口,河流下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筑城和农耕,交通便利,农

8、副产品丰富。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