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278357
大小:3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28
《滦统钦蚧枰贫却葱陆鹑诖葱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型城镇化需要制度创新金融创新视力保护色:2012-9-20 我国过去走的是传统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的过程,其本质特征是农村人口的空间转换、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从世界发展史上看,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现代城镇化进程起步于新中国成立后,进入21世纪后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从2001年到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由37.66%提高到51.27%,11年提高13.6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24个百分点,远高于1978-2000年年均提高0.86个百分点的平均水平
2、,更高于改革开放以前年均提高0.28个百分点的平均水平。从发展历程看,我国用半个世纪左右时间完成了世界城镇化历史200多年走过的道路。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依然走的是国外传统的城镇化道路,国外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仍然在我国出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多是建立传统发展模式的基础之上。这种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存在许多弊端。 一是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不协调。我国过去走的是一条非城镇化的工业化道路,相当长时间内实行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所派生出的“资本排斥劳动”和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等。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限制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导致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脱节,城镇化进程
3、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1.27%,明显低于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60%以上的比重。 二是发展模式粗放和可持续性差。我国过去走的是分散化、低密度、粗放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试图通过小城镇解决数亿农民的转移问题。一方面忽视城镇资源配置效率,高度消耗土地、能源、水等资源,并大量排放“三废”,对资源环境造成破坏,加深了人地矛盾;另一方面造成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效率低,没有把城镇文化和特色融入规划建设中,由此形成“千城一面”的局面。 三是城市和农村利益冲突明显。城乡分割,尤其在户籍管理、劳动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长期实行城乡有别的隔离政策
4、,严重制约了城乡一体化和互动融合发展。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城镇化率预计每年将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这就意味着今后我国每年将有1000多万农民要进入城市。如何使这些进城农民和谐地融入城市,切实提高城镇化质量,这是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问题。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特征 过去30年的传统城镇化进程,为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传统的城镇化道路已经不再适合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新型城镇化符合人类社会城镇化发展规律。城镇化进程大体要经历由分散到集聚再到分散三个阶段
5、,由于每个阶段城市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相互作用,城乡发展差距总体呈倒U型曲线形态。我国过去的城镇化建立在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援城市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是城镇化初级阶段的客观反映。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在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条件。 其次,新型城镇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发展道路。新世纪[11.47-0.35%股吧研报]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由于面临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加剧,城乡差距扩大,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压力巨大等问题,决定了我国不能走传统的城镇化道路,必须选择新的城镇化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
6、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这是符合中国国情,对我国城镇化道路深刻反思的选择。 新型城镇化,顾名思义,区别于传统城镇化,是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城乡互促共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个性鲜明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更加重视城镇化质量,强调适度和健康的城镇化发展速度,其目标指向应是“适度的城镇化增速”、“投资环境的改善”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 与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从城乡分割的现实出发,注重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注重城市公共服
7、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时代文明向农村扩散,让城镇化的进程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过程,以形成城乡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新型城镇化必须适应工业化的要求,有效发挥促进工业化的作用,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同时,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使落后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为工业化城镇化协调推进、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的一元化现代化结构。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生态化相结合,走环境友好的城镇化道路,走发展和智力同步的道路,按照“资源节约和环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