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注目过的文章

我注目过的文章

ID:43274151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8

我注目过的文章_第1页
我注目过的文章_第2页
我注目过的文章_第3页
我注目过的文章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注目过的文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注目过的文章.txt会计说:“你晚点来领工资吧,我这没零钱。”你看得出我擦了粉吗?虽然你身上喷了古龙水,但我还是能隐约闻到一股人渣味儿。既宅又腐,前途未卜。既宅又腐,前途未卜。你被打胎后是怎么从垃圾桶里逃出来的?史上最神秘的部门:有关部门。不可否认,马赛克是这个世纪阻碍人类裸体艺术进步最大的障碍!我注目过的文章1、鲁迅的书。小时候读过的文章,最多的似乎是鲁迅写的,教科书,报刊杂志上,鲁迅的文章出现的频次最高。文字并不是桀嵇獒牙,都是平实的白话文,但我最不喜欢的却是鲁迅,因为我读不懂。人到中年,再读鲁迅的文字,他文字的穿燧力咄咄直抵骨髓,那种心理紧张无法言说,特别是读到他的散文集《野草

2、》中的《死火》一节,泪水忍不住簌簌滴落纸上。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似乎唯独鲁迅的文章是个另外(现代作家废名的文章可以凑成半个),其余作家(无论远古、中古,还是现代和当代的作家)的作品似乎都是死人在写死人,沉闷无机,跟鱼的眼珠一般,滞纳不转。鲁迅的书是成人读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太多的阅历,读鲁迅的书是没有多少深刻的感觉的。就像国内某资深编辑所说,80后、90后们现在都读时尚的青春读物,当他们步入中年感到生活不可捉摸的时候,《当代》的读者群里才会有他们的身影。2、礼平的《晚霞消失的时候》。第一次读到此文,感觉是出自学院派的文笔,后来了解到作者好像是一位知青出身,民间自有高手在。小说

3、开头一段,深深扎进人的灵魂。十多年后在图书馆借来重读,心里还是起伏难定。3、申力雯的《码头》。青春少年的时候读到这篇小说《码头》,好像是《青年文学》发的头条,这本杂志保存了好多年,后来搬了几次家,弄丢了。当时的感觉是有生以来读到的把“惆怅”这种情绪写到极致的奇文,二十年后买到收录这篇小说的集子,当年的感觉虽然还在,但明显感到文章开掘得浅窄了些。4、石评梅的《石评梅散文选》。第一次读到石评梅炽烈的文字,像饮65°的白酒,有些激动。但读过若干篇章,感觉味道单一,太平面化,不想再读。5、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可能是今生今世读过的最棒小说,感觉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创作出这么一部优秀的

4、小说了。写人性最自然最丰满,文字用力彻足而又不过,读一次掬一次泪。6、卡夫卡的《城堡》和《中国长城在建时》真正的小说大师,作家中的作家。用最干净简洁的文字写出了最复杂的人的内心世界,卡夫卡写人的困境,并不是基于本雅明的“人活在世界上是一种错误”的消极哲学本念,也不基于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而是采用一种积极淡定的态度来写人,所以不失偏颇。7、罗萨的《河的第三条岸》。小说中的奇文,奇在构思诡异和文字密度的和谐。8、洛克的《政府论》。几乎所有高档的政治教科书在《政府论》面前都感到汗颜。它用最自然的逻辑推理为人类点亮了一盏永不熄灭的鸿灯。特别是那些会说话的哑巴和看得见的瞎子,读过此文也应该醍

5、醐灌顶。9、哈金的《等待》。人生可能像宇宙太空乱飞的大小行星,有规律没有?有,也许没有。两个错过开花季节的年轻男女,到了秋天也挂果,结出的果实如何?人与人的相遇,常常相逢在错过的时间夹缝中。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的悲剧在哪一刻开始形成似乎并没有多大意义,用老子的观念来看,既然对和错都是相对才会存在的,那么这个世上就没有真正的“对”和“错”,哈金捣鼓的这个悲剧故事耐人寻味,让人难忘。10、李洱的《花腔》和李锐的《银城故事》。把一段历史从各个棱面展现得那么清楚,可还原那段历史还是说不那么清楚,“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这句话还真在小说《花腔》那里得到了证明。《银城故事》把一段严肃的故事写得那么“俗

6、”,读完后又感觉是那么的雅,李锐写小说确实厉害。11、卡佛的《大教堂》。卡佛的小说既不“高于生活”,也不“低于生活”,肯定不“等于生活”,但就似原汁原味的生活,人物鲜活得就是“你”和“我”。生活正在进行时,哪里是终点,谁都不知道。卡佛的小说不欺负人,不欺骗读者。他的小说没有小说的那种“像模像样”,但就是地地道道的小说。12、《救生员》。以前读过雷恩的一个长篇《误投尘世》,语言不咋的,但故事中的人物有点意思,好像类似于堂吉诃德。短篇小说《救生员》描述几个年轻人在英国某海滨小镇的生活碎片,语言节奏舒缓有致,人物的喜怒哀乐完全颠覆了我们中国人的感情思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13、伏尼契的《牛虻

7、》。可能因为是革命题材,这部小说当年才得以引进到大陆和读者见面。沸腾热血和青春浪漫什么时候都能冲撞人的心灵,激起浪花。小说更重要的能持久不衰地影响读者的,可能是小说文字间饱含的人性描写。据说小说作者伏尼契在英国本土没什么名气,甚至遭受冷遇。14、刘小枫《沉重的肉身》。我以为,刘小枫是中国当代人文学科类的第一流学者,《沉重的肉身》字字珠玑,字里行间弥漫着浓耨的宗教情怀,疑使读到胡适文章的感觉,是那么的温和,那么的达理,那么的纯净。15、老聃的《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