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272296
大小:34.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8
《中日建交的动力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日复交的两大动力因素摘要: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进步的主题,在考验与被验证的历史车轮中碾过。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隔水相望,但中日关系史曲折反复,上世纪中日关系的峰回路转,充分了的证明了这一点。中日复交的因素诸多,民间交流与美国的转变政策直接带动了中日的发展。关键词:中日,复交,民间交流,美国因素民间交流1952年是令人难忘的一年。这年4月美国制造的旧金山“对日和约”和“日美安全条约”生效。同月日本和台湾当局缔结了“和平条约”。5月5日中国外长周恩来发表《关于美国宣布非法的单独对日和约生效的声明》,严正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绝
2、不承认美国宣布“生效”的旧金山“对日和约”,坚决反对日台所订“和约”。在这样针锋相对的险恶时期,可庆幸的是中日民间交流,却在克服种种困难,跨越层层阻碍中有了良好的开端。这年5月15日,高良富、帆足计、宫腰喜助等3位勇敢的政治家访问了北京。从此日本各界、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突破当时日本政府的禁令,逐渐大量到新中国访问。这种趋势使美日当权派大为惊慌。1960年日本政府修改“日美安全条约”,更露骨地以中国为敌,遭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反对,岸信介政府也由此下台。从这时开始,日本许多有识之士挺身而出,设法打破中日民间来往的僵局。
3、由于多方面的推动,1962年实现了中日廖承志、高达之助备忘录贸易协定。这不仅扩大了中日贸易,而且确定双方互设常驻办事机构和交换常驻新闻记者,形成了中日之间的半建交状态,民间交流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周总理创造性地提出了解决中日建交要采取民间外交的方式;而中日建交的实践证实了民间外交方式的正确性。中日民间交往高潮是“民间外交”的客观基础战后,特别是朝鲜战争的爆发,使远东局势发生了剧变。在美国指使下,日本不仅加入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并且与台湾的国民党政府签订了所谓的“日华(蒋)和平条约”(1952年4月),造成了中日
4、两国的对立态势。但是,与新中国同步兴起的中日民间友好运动以不可阻挡的发展势头,推动着中日关系往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向转化。早在1949年5、6月间,日本的各界人士就相继成立了日中贸易促进会、日中贸易促进议员联盟和日中贸易协会等一批日中友好民间组织,反映了日本人民向往与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正常化的愿望。1950年10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之际,日本的全国性民间组织———日中友好协会宣告成立。在日中友好协会的组织下,日本人民不畏美军占领当局和本国政府的百般压制,举办介绍新中国的图片展览会和电影招待会,发行
5、《人民日报》及其他中国刊物等等,使两国人民增进了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同时,想方设法沟通与中国交往的渠道。1952年4月,应中国贸促会的邀请,首批日本来新中国访问的高良富、帆足计和宫腰喜助(均为国会议员)冲破障碍、终于来到北京,与中方签订了《第一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随后,两国民间交往发展很快。日本民间对华友好活动的显著特点是不依赖政府,表现了强烈的国民意愿的独立性,并且能以很强的号召力发动国民运动促使其政府在一些问题上转变对华态度。战后首次中国代表团访日的实现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1953年,当日本红十字会等民间团体邀
6、请中国红十字会访日的要求遭到吉田茂政府反对时,日中友好协会等当即发起了为实现中国代表团访日的“日中友好月”活动。10月1日,在东京的青年馆了召开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周年”的大会,通过了后来被称为“中日民间大使”的知名人士西园寺公一提出的“邀请中国红十字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团访日”决议案、高良富的“尽快与中国建交”决议案。与此同时,从日本北海道到九州的12府县50个地方召开了中国国庆节的庆祝大会;18府县34个地方举办了“新中国展览会”;27府县共上映了221次中国电影;各种活动的参加者达几十万。在“日中友好月
7、”的活动中,日中友好协会等民间组织在全国开展了“邀请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访日”的签名运动;全国各府县议会和市议会的“要求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访日”的决议书、意见书雪片似地飞往国会和政府。在声势浩大的国民运动促进下,参众两院通过了各政党共同提出的“邀请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访日”决议案。大势所趋,吉田茂政府只得同意。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访日的成功,也是在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随着1954年10月由李德全和廖承志为正副团长的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来到日本,东瀛岛国迅即出现了“李德全旋风”,新闻界连续追踪报道、民间组织召开各种大会
8、以示欢迎。当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和日本右翼势力扬言要破坏访日代表团时,日中友好协会、工会和学生团体组织了“私设警备班”在代表团下榻的饭店周围日夜警戒并随团活动,形成官民警备体制,保障了代表团访日活动的安全。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在短暂的时间里参加了19次各种形式的国民欢迎大会和座谈会、17次宴会和茶会、13次记者招待会以及电视台和广播台的连续报道。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