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269153
大小:129.4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27
《2000天津中考语文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天津市2000年中考语文试卷一.语言积累和运用(30分)根据原文将1—8题的句子补充完整。(12分)1.须晴H,看红装素裹,o(《沁园春雪》)2.,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3.,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绝句》)4.朔气传金柝,o(《木兰诗》)5.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6.子曰:“默而识之,,,何有于我哉?”(《〈论语〉六则》)7.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o(《桃花源记》)8.人恒过,;困于心,,而后作;,发于声,而后喻。,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孟子〉二章》)9.对下列黑体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精神不振作)B.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细小零碎的东西)C.这种行为如果相互效尤,形成风气,对于两个文明的建设是非常有害的。(学习坏样子)D.年轻人总是天真活泼,慷慨有为,没有多么大的私心。(充满正气,意气激昂)10.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屮的空白处。(4分)到大沽口去参观,最吸引我的是那历经沧桑的古炮
3、台。那的炮身,依稀还染着殷红的鲜血,那的炮口,好像正愤怒的火光。沿着炮台的遗址,似乎还能找到当年抗英志士的脚印;面对汹涌的大海倾听,仿佛仍冋荡着先人奋勇杀敌的吼声。(斑驳、破旧、古老;乌黑、锂亮、明亮;闪着、映着、喷着;寻觅、寻找、搜寻)11.参照句中黑体的部分,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2分)不破不立,不塞不,不止不,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1.与下面的这段文字连接得最为顺畅的一个句子是()(2分)对中学生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是否可以放松思想品德的教育呢?还要不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
4、主义、尊师守纪、热爱劳动的教育呢?oA.从全而发展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B.为了让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C.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做出错误的解答D.只要认真地考虑一下培养目标,我们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2.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儿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2分)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B.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
5、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3.下面这段文字中“惊叹号”所比喻的是什么,用简明的话写出你的理解。(2分)古往今来,有多少风华少年,在酒色财气的迷惘中浪费了宝贵的青春。前人用生命写成的启示录中,有一个个惊叹号在警示后人:要谨防灵魂的蛀虫、人生
6、的蠡贼。答:4.滨海市的电话号码将由六位升至七位,参照下表的内容,试用尽量简洁的文字说明升位的方法。(4分)原电话号码3xxxxx4xxxxx升位后的电话号码30xxxxx39xxxxx答:一.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20题。天吋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吋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吋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鴉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
7、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句中黑体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池非不深也园林池沼宽畅B.兵革非不坚利也可汗大点兵C.然而不胜者不以木为之者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2.用“/”标出下边句子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2分)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3.各写出两个含有下面句中加黑体的成语。(4分)(如每词能写三个以上,另加1分)(1)多助之至:(2)失道者寡助:4.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文章先用攻城
8、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②文章接看以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这里釆用“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③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攻城一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敌代,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④文章利用打仗作例子,充分论证了“人和”对夺取一切战争胜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