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论语》之《为政以德》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论语》之《为政以德》教学设计

ID:43248577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8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论语》之《为政以德》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论语》之《为政以德》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论语》之《为政以德》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论语》之《为政以德》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为政以德》教学设计鄭州高级屮学语文组任廿【教学目标】1、理解德的木义,借助海德格尔的“存有场”的概念加深对“德”的内涵的理解。2、在理解阐释德的内指与外指的过程中解决文言字词句。【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从徳的内指和外指两个方而理解“为政以徳”。【教学方法】借鉴西方文学理论探究孔子学说【教学课时】2课吋【教学过程】一、德的本义——心正为德(一)徳的本义探究1、甲骨文(板书):左边是“彳”,右边是一只眼睛加一条垂直线,表示目光直射。行动正直,口不斜视,就是德。2、金文(板书):“目”下加“心”,是说目正、心正才是德。3、小篆(

2、板书):右上改为直,直心为德。(-)重点语句探讨:“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1、重点字词补充:“为”意为治理;“以”意为用。“为政以德”是“以德为政”的倒装。“德”,此处也可解释成有德之人。2、根据甲骨文、金文和小篆中对德的本义的解释,以及孔了开篇的第一句话,你认为“徳”的根本是什么?[解析]德的根本是“心正”,即直下明心,一切皆由心生。比如《站质》屮的鞋匠格斯拉,以制鞋为乐,甚至在工作的劳苦屮,也能感受到生命的跳动和喜悦,他将自己的生命融进了靴子里。就像一个婴孩,面对鲜活的生命,你能不产生怜惜Z情吗?这是一种

3、发门内心的情感,尤其是父母,呵护、疼爱,期待着他长大、成才。这种情感像流淌的清泉一般,是自然流需的,没有丝毫的侨饰。然而,后世的当政者却将“德”高高挂起,作为一种政治资本来炫耀、挥霍,那些所谓的君子满口仁义道德,内心却肮脏不堪,这完全违背了孔子的初衷。孔了将“为政以德”的当政者比作肖然不动的星辰,星辰能发光,这种光就是德行Z光,百姓受到徳行之光的感召,自然会归顺。二、德的内涵——内指与外指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中有个概念叫做“存有场”O举一个非常简单却一直被我们所忽视的例了,一个刚刚对白己的名字有反映的孩了,当你叫他的名字让他

4、去做某事时他会马上去做,但当你问他某某人(即是这个孩子的名字)是谁时,他却不知所措,可能指向你或者其他什么人。但在儿个月之后再问同样的问题吋,他会毫不忧郁地指向自己。这是由于在达到这个阶段前,他听到他的名字,会以为是指一个和他有关而他要反映的存冇场。这i现象很快被社会和习俗所掩蔽而被彻底忽略。由此,他认为“存在本身表示站在口己的外面、超越口己”O一个完整的人是由其自身和与他自身相关的事物共同构成的。(抽象的理论解说学生可能未必理解,再举例。)再比如一块磁铁的存在是由磁铁木身和与其牛发出来的磁场共同构成的,如果没有磁场,磁铁就不

5、成其为磁铁,反Z,如果没有磁铁,也不会有磁场存在,这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磁铁如此,人亦如此。因此,一个完整的人冇内与外两个指向。海徳格尔“存冇场”的概念在儒家学说中能够得到充分印证,比如“内圣外王”。在“内圣”方面,孔子主张,“为仁由己”,这是内指;在“外王”方面,儒家以“修己”为起点,而以“治人”为终点,这是外指。我们也可以从内指和外指两个方面理解“德”的内涵。所谓内指就是以德止身;所谓外指就是以德待民。三、德的内指——以德正身(-)屮国有句老话,叫做“上梁不正下梁弯”,孔子认为,为政者要做到“为政以德”首先必须以德正身

6、,那么,这样的思想在文章中有没有体现呢?[解析]“其身止,不令而行;其身不止,虽令不行。”(-)文中哪些语段写的是“以德正身”?(12.19,2.20,14.5)1、自学这三则对话,解决疑难字词。课外补充注释:就,接近,这里可译为亲近;以,和。2、孔了认为,要做到“身止”,要从哪几点入手?请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并作适当解说。[解析]善、庄、慈、举善、教不能、躬。3、对第三则对话的重点解读:南宫适托古代的事来问孔子,屮心思想是当今尚力不尚德,但按之历史,尚力者不得善终,尚德者得天下。因之孔子称赞他。《康注》:盖德与力,IT占分疆,

7、而有力者终不如有德。赢政、亚历山大、成吉思汗、拿破仑Z闻,比不如孔子及佛语耶稣也,此为万古徳力Z判案也。四、彳車的外指以胃待民(-)当政者单单提高自身索质就够了吗?不是的。“德”是为了“为政”。那么怎么做到“为政以德”呢?请大家自学2.3.13.9.12.7三个语段,用文中的关键词加以概括。[解析]道之以德、先“富之”后“教之”、取“信”于民。1、重点字词补充释义:道,文屮解释为“训导”,这里译为“引导”更加恰当;适,去,往;富,使……富裕;足,让……充足。2、探讨:先“富之”还是先“教之”?[解析]孟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

8、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妾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屮救出来,还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管子:“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仓廩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李泽厚先生在与《经济观察报》记者的浮生论世中如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