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福建)强化训练:专题二 商鞅变法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二商鞅变法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材料对商鞅变法持何态度?如何看待“民以殷盛”的说法?解析:第一小问“态度''从材料中归纳得出;第二小问结合商鞅变法的阶级性质及客观效果回答。参考答案:完全肯定商鞅变法的作用。“民以殷盛,,是过分夸人的溢美之词,但它说明变法确实促进了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下面是某校高二(9)班的学生在学习了商鞅变法后用课余时间排演的一个话剧(片段):旁白(高兴
2、地):八年后的一农户家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主人忙着迎接客人,邻里纷纷道贺,你想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吗……张三:祝贺你啊,同魏国这一仗,你立了大功。国君赏了你二级爵位•,还有9亩田宅,过去只有贵族老爷才有资格享受这些,真羡慕你啊!主人(一脸喜庆):同贺同贺!去年你向国库上缴了那么多的粮食,不也受到奖励了吗!李四:诸位,自新法以来,咱老百姓安心务农,家给人足,道不拾遗,山无盗贼。百姓生活改善很多呀!今年,我又买了几亩良田,粮食多得吃不完。主人:秦国不仅富了,而且在七国中,还是强国。我打了十年仗,只有这几年才真正扬眉吐气,次次
3、凯旋啊!请回答:(1)请你为此话剧拟定一个题目。(2)结合材料内容,可知商鞅变法实行了哪些措施。参考答案:⑴本问为开放性试题,题目只要围绕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拟定即可。(2)奖励军功;废除井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3•阅读材料,冋答问题。材料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了一家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五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商鞅变法是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于公元前356年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分两次进
4、行,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6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此次变法是中国战国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对战国末年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依据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克里埃尼图斯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剥夺贵族特权方面,采取的策略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1)权利: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途径:立军功;努力耕织。(2)不同:梭伦:崇尚屮庸(调和),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5、。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民本,法也。故善治民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商君书•画策第十八》(1)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來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保障这一思想实现的方式。(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怎样的治国思想?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中的哪些措施改变了
6、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解析:第⑴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商鞅对军功和等级的认识回答;第二小问从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回答;第二小问从商鞅变法对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变革的角度入手,联系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特征回答。参考答案:(1)体现: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2)思想:以法治国。措施: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彌化训练(B)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那七国地广兵强,大略相等。余国如越,虽则称王,日就衰弱。至于宋、鲁、卫、郑
7、,益不足道矣。自齐威王称霸,楚、魏、韩、赵、燕五国,皆为齐下,会聚之间,推为盟主。惟秦僻在西戎,中国撰弃,不与通好。……及献公薨,子孝公代立,以不得列于中国为耻。——《东周列国志》材料二夫民之从事死制也,以上之设荣名、置赏罚之明也•不用辩说私门,而功立矣。故民之喜农而乐战也,见上之尊农战之士,而下辩说技艺之民,而贱游学之人也。故民壹务,其家必富,而身显于国。……治国能#(tuan,集聚)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则富。民本,法也。故善治民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
8、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商君书》(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2)概括材料二商鞅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价。解析:第⑴问根据材料一信息“惟秦僻在西戎冲国撰弃,不与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