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238763
大小:210.86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9-28
《旋塞阀项目投资计划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旋塞阀项目投资计划报告一、旋塞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背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关键阶段。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强国,已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制造业过去是,现在是,而且未来仍将是保证强大经济的支柱和基础,发展制造业的决心不能有丝毫动摇。可以说,中国工业化进程能否顺利推进、势头能否长期保持、在全球竞争中能否脱颖而出,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一招。总书记强调,“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要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o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制造业这一立国之本的战略地位,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落实好《中
2、国制造2025》发展愿景,力争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世界一流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已进入以增速换挡、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为特征的“新常态”。如何既能保持中高速增长,又能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关键还是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制造业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新的增长动力,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着眼解决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出的指引未来10年乃至
3、30年制造业发展的20字基本方针,必须一以贯之地执行。(二)项目名称旋塞阀投资项目(三)项目承办单位该项目承办单位为xxx(集团)有限公司。公司一直秉承“坚持原创,追求领先”的经营理念,不断创造令客户惊喜的产品和服务。二、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一)项目建设选址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XXX工业园。(二)项目建设地概况“十二五”期间,园区不断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持续不断集聚创新资源与要素,科技企业快速成长,创新成果大量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经济社会和谐共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了标志性引领作用,成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4、的一面旗帜,成为我国髙新技术产业发展最为主要的战略力量。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国家自创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先行先试,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进行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探索,已经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载体和重要抓手。(三)项目用地性质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XXX工业园。(四)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58709.34平方米(折合约88.02亩),净用地面积58709.34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88.02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旋
5、塞阀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旋塞阀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2.32%,建筑容积率1.35,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01%,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70.17万元/亩,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1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三、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中国制造2025未来中国制造业结构升级,关键在于创新驱动模式的建立。英国官方智囊国家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乔纳森?博特斯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普遍开始重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未来,中国制造
6、业部门尤其是东部地区在沿产业链条上移过程中将面临激烈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竞争中立足,实现真正的创新驱动是不二选择。长期关注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教授表示,中国政府一直髙度关注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设,长期在研发、教育等领域维持了高额投入。当前《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和细节办法的快速出台,更直接体现了政府提升制造业部门创新能力的决心和信心。就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景,傅晓岚认为,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外部环境较以往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且明显体现在政府创新激励机制上。目前,在推动创新发展中,已经摆脱了以
7、往政府和市场“两分法”的定位。政府在强调市场在资源分配重要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在前端创新、人才培养领域的作用。在激励机制方面,创新人才的管理评估机制及创新资源的分配机制也已经搭建了更为清晰且科学的框架。未来,政府在维持基础教育和前端创新投入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完善和梳理自主创新政策框架细节、推动国际合作、加强创新学科学研究等方式,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效果。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国教授着重关注“走出去”战略对企业创新发展的带动作用。林建国表示,国际知名制造业企业几乎没有一家是“闭门造车”的,通过科研合作等方式广泛吸收各国先进技术,是世界级制
8、造业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开始“走出去”,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必然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