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案例分析

犯罪中止案例分析

ID:43226582

大小:251.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0-04

犯罪中止案例分析_第1页
犯罪中止案例分析_第2页
犯罪中止案例分析_第3页
犯罪中止案例分析_第4页
犯罪中止案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犯罪中止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犯罪中止——袁修珅、张璐、郁梦蝶[案例]2010年7月11日22时许,被告人李某酒后使用暴力将回家途中的朋友王某拽至一玉米地里,将其压倒在地欲与其发生性关系,在扭打过程中王某假意对李某说:“别在这儿,去你家好吗?”此时李某酒醒觉得此事不好,便松开王某,王某趁机起身离开,李某跟在后面,并一起向王某家方向走,在走出玉米地时,王某见一路人,大喊救命,遂案发。问题:本案李某的行为是构成强奸罪的犯罪中止还是强奸罪未遂?分歧:本案中,对被告人李某因王某劝说在玉米地主动停止犯罪行为的事实没有争议,但对李某停止犯罪后仍跟在王某后面,是否为了另择地点继续犯罪。一种观点认为,

2、被告人李某在玉米地停止犯罪是王某在为摆脱被告人控制而假意劝说下停止与其发生性关系的,而后被告人尾随王某是为另择地点继续犯罪,犯罪行为并未彻底停止,犯罪终止的最终原因是因为碰见路人。因此,从整个犯罪过程来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是因意志以外的原因停止的,是犯罪未遂。另一种观点认为,被告人在玉米地停止犯罪后是为了另择地点继续犯罪的证据不充分、存在疑问,难以认定。而被告人在玉米地实施犯罪过程中,因王某规劝,酒醒后主动放弃犯罪的事实是清楚的,且没有异议,因此应当认定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一、犯罪中止的概念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

3、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从这一规定中可以看出,犯罪中止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中止的及时性   这是指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犯罪中止的及时性,对于认定中止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中止及时性的特征,以下两种行为不能视为犯罪中止: (1)犯罪既遂以后自动返还原物。例如,盗窃犯已经把财物偷回家,但又后悔,把原物给被害人送回去。 (2)犯罪未遂后主动抢救被害人。例如,杀人犯砍了被害人一刀,未砍死,邻居阻止了其继续行凶。这时,杀人犯有后悔之意,主动协同邻居将被害人护送到医院抢救,使其得救。   以上两种行为形式上类似于犯罪中止,但由于它不具备

4、犯罪中止的时间条件,因此不得视为犯罪中止。对于这种事后的悔改表现,在量刑时可以作为一个情节予以考虑。(二)中止的自动性   这是指犯罪分子在自己认为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的情况下,出于本人意愿而自动地中止了犯罪,关于这个条件,应该明确以下几点:1、中止犯自己认为有可能把犯罪进行到底。即使客观上其犯罪行为不可能进行到底,而他主观上认为是可能进行到底的,并主动把犯罪行为停止下来了,也应该认为是犯罪中止。例如,一天某甲带刀要去杀某乙,走到半路又打消了杀人的念头。实际上这天某乙出差到外地去了,即使他去了也杀不成。但甲并不知道乙不在家,还是自动放弃了杀人行为,应该认为

5、是犯罪中止。2、停止犯罪必须是出于犯罪分子本人的意愿。如果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遇到了自认为无法克服的困难,不可能把犯罪继续进行下去,而不得不停止犯罪,应视为未遂,而不是自动中止。例如,犯罪分子正在盗窃,忽然听到门外有响声,以为来了人,急忙跳窗逃跑了,未能偷走财物。实际上并没有来人,是大风吹动了门响。看起来是他自己停止了盗窃,实际上是他自感当时不能继续作案而被迫中断盗窃。因此,其停止犯罪的行为缺乏自动性,不能视为犯罪中止,而应以未遂论处。至于慑于刑罚的威力,担心迟早会被揭发而停止了犯罪,即使还算不上真诚悔悟,也应视为自动中止。(三)中止的有效性   这是指在

6、犯罪完成以前自动放弃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这里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在犯罪未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行为。由于犯罪行为尚未实行终了,因此这时一般只要消极地不再把犯罪行为继续实行下去,就可避免犯罪结果发生,从而也就可以成立犯罪中止。2、在犯罪实行终了而犯罪结果尚未发生的情况下,由于距离犯罪结果发生还有一段时间,这时如果要中止犯罪,就不能只是消极地停止,还需积极地采取措施,以阻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例如,某甲在某乙饭里投了毒药,如果甲要中止杀人,就要采取积极措施不让乙把饭吃下去。如果乙已经吃下去,甲就要积极抢救,以阻止乙死亡。并且,只有有效地阻止

7、了死亡结果的发生,才能视为犯罪中止。   从以上犯罪中止成立的三个条件可以看出,犯罪中止也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主观上自动放弃了犯罪意图,客观上放弃了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这正是对中止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根据。二、犯罪中止的种类犯罪中止具有各种表现形式,对犯罪中止的种类进行研究,有助于在司法实践中对犯罪中止正确地进行定罪量刑。 (一)根据犯罪中止的时间可以分为预备阶段的中止和实行阶段的中止   这是指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犯罪中止的及时性,对于认定中止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中止及时性的特征,以下两种行为不能视为犯罪中止:1、预备阶段的

8、中止,是指在犯罪的预备过程中,自动地中止预备活动。例如,准备凶器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