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907825
大小:59.5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5
《浅析犯罪中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录中文摘要与关键词1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中止形态1二.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2(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2(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2(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2(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避免了危害结果的发生一2三.犯罪中止处罚存在的争议2(一)关于犯罪中止出发的理论依据与争议21.中止犯处罚理论争议22.中止犯处罚的理论依据3四.对我国犯罪中止处罚原则的思考3—4五.几个方面完善犯罪中止的立法4(一)议重新界定犯罪中止的时间范围4(二)建议增设有关共同犯中的犯
2、罪中止的规定4(三)建议增设“准中止犯”的规定5六.结论5参考文献6[摘要]犯罪中止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项重耍的犯罪制度,在理论上讲,也是犯罪未完成形态中的一种重耍类型。犯罪中止形态正是顺应了这种形势而成为现代立法中普遍设立的一项刑法制度。犯罪中止是故意犯罪过程中犯罪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特殊的犯罪停止形态,其特殊性在于其停止的原因是行为人是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在这种形态中,行为人的主观意志决定了行为的停止状态。因此,犯罪中止的研究不仅对于我们准确阐释其法律涵义和立法本意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于预备犯、未遂犯、共犯等犯罪形
3、态的深入理解也具有十分显著地作用。本文讲围绕这些问题,并结合我国的相关规定,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关键词]犯罪中止;特殊性;处罚浅析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故意犯罪未完成的形态,研究犯罪中止,对犯罪行为的准确定性以及对但罪人适当量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犯罪中止作为故意犯罪过程中的一种犯罪未完成形态,是伴随着犯罪未遂制度的产生而产生的。对于犯罪中止的概念、特征、乃至处罚原则等问题仍存在很多争议,使得对犯罪种植相关问题的解决成为理论和司法实践都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犯罪屮止处罚存在的争议进行了浅析。一.我国刑法法中的犯罪中止形态据学者们考证,
4、自唐律以来,我国刑法中已经冇了近似现代刑法中区分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的规定,却惟独未有犯罪屮止形态和处罚的明确表述。直至清明朝末年,20世纪初叶,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受命主持修律时,由其主持修订的《大清暂行新刑律》第18条规定:犯罪已着手而因已意中止者,准未遂犯论,得免除或减轻木刑。这一规定系模照德、H刑法将中止犯规定为未遂犯中的一种特殊形式,而未将其规定为一种独立的犯罪未完成形态。建国后,1950年的《屮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大纲草案》屮首次提出丫“屮止犯”的概念,该大纲第14条第2款规定:“犯罪未完成,系因己意中止行为或防止结果之
5、发生者,为中止犯,免除处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指导原则》草案第6条规定:“不论什么犯罪,在实行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行为的继续进行和有效地阻止了犯罪结果的可以免除处罚。”该条规定将犯罪中止限定于“实行犯罪的过程屮”,这一点于德口刑法的规定极其相似。1957年《屮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草案》第22稿第21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事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应当免除或减轻处罚。”我国1979年刑法第21条关于犯罪中止的规定与57年刑法草案第22稿的规定无任何差别。1997年3月14日八届人大
6、五次会议修订后的刑法第24条对于1979年刑法第21条做了两处修改:一是对犯罪屮止的构成要件,将“在犯罪过程屮,自动中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改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新刑法中的上述改动,避免了在同一法条中相同词语语义上的不一致,从语言学上讲无疑使成功的。二是对中止犯的处罚,由笼统地跪地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修改为“对于屮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这一规定既是我国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同吋也使司法实践中对中止犯的处罚有了
7、更明确的标准。二.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刑法第24条第一款规定犯罪屮止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屮,自动放弃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据此,所谓中止犯,是指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其犯罪行为,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了危害结果发生的一种犯罪形态构成犯罪中止的特征:(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其次,屮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
8、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法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犯罪的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是处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