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与辐射突发事件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

ID:43212386

大小:322.01 KB

页数:63页

时间:2019-10-03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_第1页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_第2页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_第3页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_第4页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 医学应急处理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傅宝华基本概念核和辐射事故医学应急有关法规和标准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后果医学应急准备医学应急响应医学应急计划现场救援核与放射事故案例一、基本概念辐射辐射是不需要介质参与而传递能量的一种现象。根据辐射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电磁辐射(宇宙线、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电磁辐射仅有能量而无静止质量。粒子辐射是高速运动的粒子,既有能量,又有静止质量。如α粒子、电子、质子、中子、负π介子和带电重离子等。电离辐射的基本概

2、念按与物质的作用方式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物质的电离: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从辐射吸收能量而导致电子轨道上的一个或几个电子从基态激发到脱离原子的现象称为电离。非电离辐射:只能引起原子或分子的振动、转动或电子在轨道上能级的改变,不能引起物质的电离。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外照射:辐射源位于人体外部,其射线作用于人体内照射:辐射源(放射性核素)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进行照射外照射的方式简单,较易防护时间防护——缩短照射时间距离防护——增大与源的距离屏蔽防护——设置防护屏障内照射情况复

3、杂,防护较难围封隔离保洁去污个人防护建立内照射监测系统放射性废物处理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后,其能量传递给机体的分子、细胞、组织和器官所造成的形态和功能的后果,称为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在机体受照后,细胞内发生连续而复杂的变化过程。其中原初作用十分重要,是生物损伤效应的始动阶段。射线照射后能量的吸收和传递、分子的激发和电离,在10-18--10-12秒内完成;自由基产生、化学建断裂等生化过程,则在1秒之内完成。生物学阶段出现临床表现多在数小时内甚至数天内乃至数月内才出现,这与照射剂量

4、有关。直接电离直接作用直接激发化学键断裂原发作用水的电离激发间接作用水的辐解产物损伤机制和大分子反应继发作用是个漫长的过程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分类确定性生物效应:机体受射线照射后,若某一组织损失的细胞足够大,而且这些细胞又相当重要,就会出现组织或器官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当照射剂量很小时,这种损失发生的概率为0,若受照剂量高于某一水平(阈值)时,损伤的概率很快增加到1(100%发生)。在超过阈值后,损伤的严重程度随受照剂量的增加而越严重。电离辐射这种生物效应称为确定性效应。只要超过阈剂量,这种效应就

5、一定会发生。随机性生物效应受照后细胞的结局有三:①细胞死亡;②细胞未受损伤或损伤后修复正常。③细胞发生变异但没有死亡,有可能形成变异了的子细胞克隆,当机体免疫监控不健全时,经过不同的潜伏期后,变异了的子细胞克隆可能恶性变,发生肿瘤。这种发生概率(不是严重程度)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无关,不存在阈值的辐射生物效应称为随机性效应。辐射致癌效应就是典型的随机性效应。若这种变异在性细胞(精子或卵子),基因突变的信息有可能传给后代,则称为遗传效应,是另一种随机性效应。影响辐射损伤的因

6、素与辐射有关的因素辐射种类、照射剂量、剂量率、分次照射、照射部位、照射面积、照射方式与机体有关的因素种系的敏感性、发育个体的辐射敏感性、器官、组织和细胞的敏感性、与环境有关的因素温度、氧含量放射防护原则辐射防护管理目的: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应用安全)将随机性效应发生的几率降低到可以接受的尽可能低的水平(防护最优化)为达到上述目标,放射卫生应当以辐射源的安全与防护管理为中心。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为了达到完全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并将随机性效应限制到可以接受水平的目的,ICRP提出了“辐射实践的正当

7、性、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3项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辐射实践的正当性是其防护最优化过程的前提,个人剂量限值是其最优化的约束条件,因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辐射防护体系,并为各国际组织和多数国家所采纳。二、核和辐射事故医学应急有关法规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核事故医学应急管理规定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国家核应急预案卫生部核事故与放射事故应急预案(卫监发[20

8、03]53号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办应急发[2005]288号)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96-2002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GBZl02-2007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GBZl03-2007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GBZl04-2002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l06-2002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GBZll3-2002电离辐射事故干预水平及医学处理原则GBZl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l29-2002职业性内照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