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提纲

ID:43193047

大小:88.5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29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提纲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提纲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提纲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提纲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复习资料)《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中心思想《提纲》全面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把唯物主义发展到最高形式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作为认识的基础、标准和1=1标,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伟大作用,提出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基本观点。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提纲》的灵魂?其一:批判了IH唯物主义的理论出发点,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旧唯物主义从经验直观出发,把人归结为单纯受动性的牛物口然,把口然、对彖理解为单纯外在的、感官直观的对象。马克思强调指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人既受自然必然

2、性支配,同时又以能动的感性活动改造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从而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为新唯物主义找到了合理的理论出发点。其二,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上,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从实践观点出发指出,认识活动,第一,不是主体消极被动接受客体作用的、受自然必然性盲目支配的活动,而是主体以其实践理念(目的),即价值理念和理论理念对客体进行选择的主动活动;第二,不是主体对客体直接的映现、单纯的模写,而是主体以其先衣的、在实践中形成的作为实践模式内化的认知结构对客体进行建构的能动活动;第三,不

3、是一次完成的动作,而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无穷发展过程,由现彖到本质、由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的逐步深化的过程。其三,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其四,马克思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来理解人类历史,强调指出,社会牛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总Z,实践观点构成了《提纲》的中心线索和核心思想。《提纲》第一次建立起完备的实践概念,初步完成了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与综合,在哲学本休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确立了牢固的实践观点,从而为马克思在〈徳遗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把实践观点贯彻于历史观,创立历

4、史唯物主义作了理论上的准备。二、第四条,指出费尔巴哈对宗教批判的局限性,阐明宗教产生的补会根源和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马克思揭示出:有关“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的实质问题。而马克思在揭示黑格尔哲学:是从哲学的基地上的自我异化。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从宗教上”和“从哲学的基地上”所理解的自我异化都是一样的性质。费尔巴哈从宗教上理解的,其实是从哲学的基地上理解的。有关这个问题恩格斯也在《终结》的第四节说明了。马克思确定的“世俗基础”、“口我分裂”、“神圣家族的秘密”、“在实践中使Z革命化”等等这些概念的含义是什么?那么就连解读者白己也就不会明确马克

5、思说的“世俗家庭木身就应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其意义和口的是什么。“世俗基础”所指的是:“在贵族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概念是荣誉、忠诚等等,而在资产阶级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概念则是自由、平等等等。总之,统治阶级为自己编造出诸如此类的幻想。”(同上卷,第100页。)这就是“世俗基础”在现实中的表现。所谓“口我分裂”指的是:“占统治地位的将是越来越抽象的思想,即越来越具有普遍性形式的思想。因为每一个企图取代in统治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口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就是说,这在观念上的表达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

6、们描绘为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同上页)这就是“自我分裂”的思想根源。所谓“神圣家族的秘密”,一旦揭开这个秘密而暴露在公众的实质是:神圣家族的观念是“要保持事物的现状”不被改变而成为永恒的神圣家族。所谓“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就是要改变现存爭物的现状,才能真止地使“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而不是只在口头上说说、或在文章中解释如何如何地解决,这种方法是思辩哲学即任何解释学的共性,用这种方法那是实现不了的。马克思揭示出:这种方法是在理论上与在实践上那是脱节的、不一致的。三、第六条,批判了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抽彖的理解,阐明

7、了人的本质是实践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第六条的观点,耍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一卷的第一章节才可说明(1)和(2)中的观点。因为马克思在那一章节甲揭鏘了“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木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去“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情感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在那部书是这样揭露的:“其实,前期历史的'使命’、'目的’、'萌芽'、'观念’等词所表示的东西,终究不过是从后期历史屮得出的抽象,不过是从前期历史对后期历史发生的积极影响中得出的扌山象。”(选集同上卷、第88页。)这句话就包括对“宗教情感”和“本质只能被理解为啖,,理解为-•种内在的、无声的、

8、把许多个自然联系起來的普遍性”,马克思山此而批判揭露出了那种埋藏在“普遍性”的实质性问题。然而,恩格斯对第六条只是''把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