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第八章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教育社会学第八章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ID:43180441

大小:562.50 KB

页数:64页

时间:2019-10-01

教育社会学第八章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_第1页
教育社会学第八章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_第2页
教育社会学第八章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_第3页
教育社会学第八章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_第4页
教育社会学第八章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_第5页
教育社会学第八章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_第6页
教育社会学第八章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_第7页
教育社会学第八章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_第8页
教育社会学第八章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_第9页
教育社会学第八章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教育社会学第八章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1学校是一种正式组织,其主要成员是教师和学生。早在1932年,美国的沃勒便在《教育社会学》一书中广泛论述了学校组织的诸多社会学特征。但是总的来说,学校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建构工作进展较为缓慢。因而也需要首先探明:学校是怎样的一种组织?2第一节学校组织的性质与结构一、学校组织的性质(一)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美国的组织社会学家艾兹奥尼根据组织为使其成员服从并参与组织而采取的控制手段的区别,将社会组织分为三种基本类型:①强制性组织,对其成员的控制主要依靠物理的威逼手段,如关押、隔离等;②功利性组织,对其成员的控制主要依靠物质的刺激手段,如增减薪水等;③规

2、范性组织,对其成员的控制主要依靠精神的监督手段,如规范的约束、道德的反省等。任何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所能采取的控制手段不外乎物理的、物质的与精神的三种,只是某些社会组织对其成员往往同时采取多种控制手段。3(二)学校组织的性质1、规范、权威、强制、功利性组织(1)对教师而言,学校是兼具规范性与功利性的组织。之所以说学校组织对教师而言具有规范性,原因在于学校对教师的育人活动无法像工厂对于工人的产品制造活动或公司对于经销人员的商品推销活动那样进行简单的定量评价,且不可能像工厂或公司那样主要通过物质的刺激手段来寻求教师的服从和参与,而是不得不主要诉诸于精神的监督手段,即规范的约

3、束、道德的反省、良心的驱使。而且,教师是社会中的文化阶层。不管现实社会中的教师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实际地位如何,其文化阶层的身份及与之相伴的言行特征不会改变。4作为教育者,教师不得不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便使其言行往往具有“自重”的特征;作为社会代表者,教师必然要在学生面前运用自己的权威并在校内其他成员面前也竭力维护这一权威,这便导致其言行伴有“自尊”的特征;作为“文化人”,教师一般都比其他社会成员更多地持有言行自由、责任自咎的意识,这样使得教师言行多带有“自律”的特征。5对于以自重、自尊、自律为言行重要特征的教师的最有效的控制手段是精神的监督手段。因此,从根本上

4、来说,学校对教师而言是规范性组织。与此同时,学校组织对于教师而言又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原因在于学校毕竟是教师获得经济来源的职业场所。教师在学校工作,不只是为了教育学生,奉献社会,而且也是为了获取必要的经济收入,满足自身乃至家庭的生活需要。这样教师与学校之间便存在着经济关系。6这种经济联系自然也会成为学校管理教师的重要手段,学校可以通过增加或扣发教师的工资、津贴等物质的刺激手段来显示组织的威力,促使教师服从学校。同时,这种联系也会成为教师调节自己对学校组织的行为的重要原因。7至于规范性与功利性这两种特征在学校组织的总体性之中占有何种地位,则取决于学校所承担的对于教师个人的

5、经济职能的强度。若社会要求学校更多地承担对于教师个人的经济职能,赋予学校更多的经济利益分配权,则教师与学校之间的经济联系便会增强,学校作为功利性组织的性质便相对突出,而作为规范性组织的性质则相对减弱。8(2)规范——强制性组织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是规范性与强制性兼有的组织。之所以说学校组织对学生而言具有规范性:首先在于教育活动有效机制的要求。教育是受社会委托并按一定目的和计划进行教育活动的组织。由于教育活动产品是受教育者的变化,因此教育活动的有效机制在于内化,其中就包括学生对于活动的目的、内容和要求的内化。因此,学校教育活动就力图让学生内化学校组织的各种要求。9其次学生

6、也是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具有较强的生理与心理可塑性,并因此也具有较强的社会可塑性。由于学生的各种心理倾向也决定了教师或学校领导在与学生交往时不得不更多地采取说服与感化的方法。10学校组织的上述规范性不是无条件的,而是以一定的强制性作为不言自明的前提的。在现代社会中,学校是借助于“义务教育制度”而将学生强行纳入自己的组织结构之中的。“成为学校组织的成员”并不是学生自身要求的产物,而是外部社会“逼迫”的结果。用梅舍与科弗的话来说,学生角色基本上是非自愿的角色。11当教师采用精神的监督手段来说服学生服从和参与而未能收到应有效果时,往往会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辅之以乃至完全转而采用

7、命令与训斥等强制的手段。这时,学校组织对于学生的强制性便从潜在形态转变为显在形态。122、服务性、生产性、整合性组织、社会关系的聚焦点(1)服务性组织(2)生产性组织(3)整合性组织(4)社会关系的聚焦点二、学校组织的结构从对学校组织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学校组织社会学基本上可以视为“学校组织结构社会学”,但这种研究也存在两个重要缺陷:第一是不少学者单纯套用韦伯的科层制理论,将学校作为一种科层化组织来分析,致使不少的学校组织结构研究在相当程度上成了科层制理论的单纯应有研究。第二是诸多研究只是对学校组织结构的成分或因素进行“分解式”的剖析,很少达于对学校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