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43175494

大小:38.6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26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考试时间:150分钟每科满分:100分,共3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

2、卡一并交回。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梭伦改革时正当我国的A.商朝末期B.西周末期C.春秋末期D.战国末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涉及的时间可知,梭伦改革发生于公元前594年,处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年限段之间,故C项正确;商朝处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之间,西周处于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之间,战国处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之间,故A、B、D项错误。【点睛】本题旨在

3、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本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历史事件历史朝代的具体时间,对记忆能力要求比较高。2.下列改革措施中,不是梭伦改革内容的是A.让债务奴隶重获自由B.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C.组建陪审法庭D.限制第四等级公民的部分政治权利【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梭伦颁布“解负令”,使因贵族盘剥而沦为债务奴隶的人重获自由,A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是在伯里克利时期,B选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梭伦改革时期设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

4、诉,C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梭伦在改革中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收入最少的第四等级不享有担任政府官职和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D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3.关于古希腊城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附近的若干村落组成B.城邦独立自主,赋予了古希腊“多中心”的特点C.最著名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D.城邦之间以平原植被与河流为自然边界【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古希腊城邦往往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附近的若干村落组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古希

5、腊城邦独立自主,形成了“多中心”,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有代表性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希腊城邦以山川海洋为自然边界,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希腊城邦的特点,再仔细分析各个选项,抓住希腊城邦以山川海洋为自然边界的知识点,即可找出说法错误的选项。4.同治年间,美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一里多长的铁路,希望引起清政府的关注,但没有几天就被步军统领衙门拆掉了;英国工程师向清政府建议兴修汉口至上海等六条干线铁路,遭到拒绝。这些现象说明当时清政府A.注重维护国

6、家主权B.仍缺乏近代化意识C.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D.在被动地向西方学习【答案】B【解析】【详解】“修建了一条一里多长的铁路,希望引起清政府的关注,但没有几天就被步军统领衙门拆掉了;英国工程师斯蒂文向清政府建议兴修汉口至上海等六条干线铁路,遭到拒绝”可知清政府对近代事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近代化意识,故B项正确。材料中“英国工程师斯蒂文向清政府建议兴修汉口至上海等六条干线铁路”不属于侵略行为,不存在维护国家主权,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对外政策的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向西方学习,故D项

7、错误;5.1935年10月,蒋介石发表演讲:“今后的外患,一定日益严重……但是我们可以自信:只要四川能够安定,长江果能统一,腹地能够建设起来,国家一定不会灭亡,而且一定可以复兴!”材料表明A.政府意图发展西部建立反共战略基地B.政府决心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国家政策重心由“安内”转到“攘外”D.蒋介石已经有持久抗战的战略准备【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时间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蒋介石认识到外患会加剧,但“只要四川能够安定,长江果能统一,腹地能够建设起来,国家一定不会灭亡”,可知当时要以四川为根据

8、地,已有持久抗战的准备,D项正确;A、B、C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故排除。 【名师点睛】根据1935年日本不断侵华和中国局部抗战的史实,分析“只要四川能够安定,长江果能统一,腹地能够建设起来,国家一定不会灭亡,而且一定可以复兴!”即可。6.1953年3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1955年3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这反映了A.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B.中日两国共同应对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