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167986
大小:333.57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9-27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程溪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商品经济发达C.自耕农经济脆弱D.农家生活自然祥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你耕田来
2、我织布”体现了男耕女织,A符合题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很少与市场发生联系,因此,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天灾人祸对小农家庭生产生活的冲击,排除C;“寒窑破”“苦”体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名师点睛】小农经济的局限性:(1)分散性: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3)落后性: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生产资料有限,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特别是封建王朝政策的影响。2.2013年
3、7月4日《古代人与夏天的战争》:自公元前1766年——公元2013年3800年间,中原地区每3年5个月就有一次较大水灾,每3年4个月就有一次严重旱灾。我国古代人民对抗灾害的活动不包括A.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B.灌溉工具创新不断C.重视农耕经验、技术的总结D.水排成为汉代抗旱利器【答案】D【解析】【详解】水排是一种利用水力鼓风的冶铁工具,不是抗旱利器,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古代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目的之一是为了对抗自然灾害,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古代灌溉工具不断创新也是对付灾害的手段之一,B正确,不符合题意;重视农耕经验、技术的总结同样也是对抗灾害的方法,C正确,不符合题意。3.2
4、013年7月10日人民网:“5000年中华文明绘就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A.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B.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C.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D.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答案】C【解析】活字印刷是北宋时期;粉彩瓷是清朝时期,唐朝时期看不到,故C正确,符合题意;A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B是唐朝时期出现;D是汉代出现。4.官营手工业直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②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③占
5、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官营手工业”的关键信息。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产品大多精美,产品供皇室贵族使用,产品不投放市场,据此分析可知①②③符合题意,而④不合史实,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5.“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
6、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A.秦都咸阳B.唐都长安C.宋代东京D.明代苏州【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市”专门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的场所。古代政府对市都有严格规定,如汉代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的中央设置亭楼,四面建有门、墙,可见管理是相当严格。而这种状况到宋代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打破了原先空间好时间上的限制,不用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形成了商业街。城郊农村出现“市”。“市”的发展说明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详解】题目中的城就是政府办公和人民居住的场所,市指商品交易场所。“城区即市区”就是说居住区和商业区不再分
7、开了,这种情况出现只能是宋朝以后,宋朝的市打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所以排除A项和B项,答案只能从C项和D项中选,D项虽也属于“城区即市区”但是不是较早期的情况,故不选D,由此正确答案为C。【点睛】汉代的“市”有专门管理机构。南北朝时形成草市,有“草市尉”管理。唐代出现夜市。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6.明朝冯梦龙在《三言两拍》里面有很多关于社会现象的描写,其中有这么一段:杨八志(陕西商人)与李氏商议道:“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