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165728
大小:96.1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27
《内蒙古赤峰市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内蒙古赤峰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民谣:“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谣反映中国古代A.小农经济的依赖性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小农经济的优越性2.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
2、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工官监管的夜市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物流通畅的草市0.多个繁华的商业街道3.汉代《盐铁论》称“铁器兵刃,天下大用,非庶众所宜事也”。汉初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壬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这表明当时汉王朝A.垄断战略资源,提高财政收入B.重农抑商,打击工商业经济C.运用经济手段,维护王朝统治D.削藩置郡,加强中央集权4.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
3、”明清政府的做法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与马克思的观点有本质的相似性5.在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沿海沿江城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移民潮”。中国人口出现了由农村向城市、由内地向沿海沿江经济发达地区迁徙的趋势。沿海与沿江城市呈现人口上升趋势,而内地传统城市则呈现人口下降的趋势。这主要反映了A.帝国主义对屮国侵略的加剧B.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向往C.自然经济日趋解体D.中国经济的外向型特征逐步体现6.1843年10月8日,中英签订了《虎门条约》,该条约确定了进口关税率在货值的496到13%之间,平均为
4、5%;出口税在1.5%到10.75%之间。该规定表明A.清朝取得以较低关税向英国输出商品的权利B.从长远来看低关税有利于中英两国间的贸易C.清政府实际上放宽了对英国输华商品的限制D.对清政府的生丝、茶叶和瓷器出口更为有利7.《字林西报》报道:1927年5月14日,上海最著名的买办世家席宝顺的儿子以反革命罪被捕,五天后,以认捐20万元的国家事业费被释放;5月16日,上海最大的酒业商人赵继铺被以同样罪名逮捕,交20万元后释放;棉纺织厂主许宝箴的儿子以共产党罪名被捕,交67万元后释放……。材料说明A.蒋介石政府勒索敲诈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蒋介石在上海发
5、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C.近代民营企业发展缺乏安全的国内环境D.国民政府在上海对企业征收重税以镇压革命8.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吋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人影响是时间厂数(家)创业资本数(元)工人人数(人)1913年698330,824,000270,7171920年1759500,620,000557,622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9.1904年,张骞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的建议,并
6、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鱼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后来清政府派人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举措A.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权益B.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C.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D.遏制了列强对我国渔业资源的掠夺10.抗tl战争吋期,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抗战前沿省份的部分工矿进行了大规模内迁,人们称之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它:①改变了近代中国工业布局②推动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③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④给民族工业也带来了不利因素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1・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
7、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C.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1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上变化主要源于A.适应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B.适应国际形
8、势不断变化的需要C.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调整D.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13.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分配要克服平均主义;党的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