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163851
大小:1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7
《关于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近几年,我市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随着我市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数量剧增,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上学难”成为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要着力解决的民牛问题,加快我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断促进教育公平,对于实现我市人才资源的基础培养和长久储备,助力大西安宏伟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存在问题:一、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严重不足,公办学校数量和招生规模成反比,学校规模失衡的现象严重。以西安市最核心的城三区为例,学生密度大,集中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多种因素的影响,民办初中逐渐做大做强,学校规模都比较大,公立初中规模偏小。另外,我市民办教育培训
2、机构的数量剧增,鱼龙混杂,违法进行基础教育培训的办学活动,同时出现了“两不管”的灰色地带。二、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新开发楼盘越来越多,而与之配套的教育资源却十分紧缺。不少人在置业时千方百计地向学区房靠拢,房产联姻教育,名校指导房价,更加剧了教育资源分配的紧张局面。我市目前新建的小区,新建的开发区,学位普遍较少,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有些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目前这种趋势还向农村中心学校蔓延。三、城乡教育差距依然存在。我市偏远地区农村学校师资水平低下,教师待遇低下,留不住人才。有些学校体、音、美等课程没开展,没有专职教师,都是语、数、英教师兼职,教育质量低下
3、。四、大学区作用发挥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一是城镇大学区与农村大学区存在较大差异。二是农村大学区在作用发挥上不明显,学区长学校不重视成员学校的发展,没有开展“九统一”的教学活动,缺乏活力。三是学区长的任命程序不规范,没有经过区委组织部考察,以中心校上报,教育局备案为依据。四是城乡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大学区教师交流,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五、我市“五大名校”存在教育垄断问题。“五大名校”在我市部分区县分设分校,述从其它的学校和其它地级市的学校“掐尖”招生,在全国各地招聘名师,不利于教育均衡发展。六、公办民办教育发展不协调,出现“民进公退”现彖。近年来,随着“名校办民校”热潮的兴起,民办学校已成
4、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力量。公办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更偏重人文化,民办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更偏重制度化,因而公办学校的质量观更符合国家最新的教育方针,而民办学校的质量观往往更切近社会和家长的迫切期望,这也是导致当前社会补习学校和补习班的铺天盖地的重要原因。建议:一、加大财政投入,合理配置资金,规范学校建设用地。应根据人口数量和学生人数统筹安排教育经费。市教育局和市建委、市规划局、市房管局提前协调沟通,科学合理规划建设学校。对于拟新建的小区,市教育局要提前和建设、国土等相关部门沟通,要求建设单位先建设学校,再开发楼盘。对于已经建成但没有配套教育资源的小区,市教育局应会同国土、规划、房管等部门进行调研,在联
5、合调研的基础上,联合2-3个小区共同选址,新建学校,保证业主的孩子在小区里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二、创新办学体制,促进均衡发展。应在办学体制上不断改革创新,编制科学合理的办学规划。一是对于高校举办的附属学校,教育部门应和高校协商,把学校纳入市教育局统一管理,坚决杜绝“校中校”,坚决杜绝超级规模学校。二是对于民办学校应加大监管力度,杜绝乱收费,杜绝以营利为目的办学,杜绝乱“掐尖”,违反政策要从重处罚;由审计局联合财政局、物价局共同对民办学校的财务进行监管,坚决落实“按不低于年度净资产增加额或者净收益的25%的比例提取发展基金,用于学校的建设、维护和教学设备的添置、更新等”的规定,对审计事务所
6、的审计报告进行复核,杜绝各种假账产生。三是以区县为单位进行教育均衡发展考核,保证毎个乡镇内的学校教学质量、学校规模、办学条件大体相同,保证该区域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杜绝“择校热”。三、加快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缩小城乡学校师资差距。一是要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尤其是薄弱学校教师的培训;二是改革农村学校领导干部人事制度。农村学校的校长应实行竞聘上岗,择优录用。在一个任期内没有做出成绩,考核不合格,应解除对校长的聘任。对于失职者应启动问责程序,严肃追责;三是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四、发挥大学区的优势,确保教育均衡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大学区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指导意见,创新管理机制,在学区长的任
7、命上应更加民主科学。五、加大对“五大名校”的监管。我市应尽快确定其属性,岀台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严格控制“五大名校”的招生数量,规范招生程序,规范分校的设立,规范收费行为,对其挠乱教学秩序的行为严格制止,并对其违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六、深化课程和考试评价改革,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继续深化课程改革、课堂改革,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建立对教师、学生多元立体的评价制度,把教师从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