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155943
大小:207.84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9-27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1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念思路(讲)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1:论述类阅读之概念思路讲目标1.了解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概念、分析文章思路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2.掌握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概念、分析文章思路类试题答题技巧。讲考点丄考点一:理解文屮重要概念【真题导航】1.【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6~8题谈审美移情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血对天地万物吋,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
2、置到了他们身上。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庄子•秋水》篇屮,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然而,对移情现象作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最早把移情作为-•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徳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屮去,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
3、形而上的论证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因为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立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亨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亨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移情和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但在移情活动
4、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対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冋还的情境。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口于人的“
5、内模仿”。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具有同情心,以口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尽管移情不一定伴随美感,但美感则必定伴随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人的不自由常常来自人自身。自身是有限的,它是自由的牢笼。可是在审美移情的瞬间,自身的牢笼被打破
6、了,“自我”可以与天地万物相往来,获得了自由伸张的机会。“自我”与天地万物的界限消失了,人的情感也就从有限扩大到了无限。(节选自童庆炳《屮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有删改)6.下列关于移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秋水》中,庄子把自己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这实际上是庄子对自己感情的对象化享受。B.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徳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但是,立普斯对移情的阐释才使得移情说具有了科学形态,他也因Z深受赞誉。C.在审美移情说看来,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
7、屮,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感受,从而体验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D.移情与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客二分,主体在客体面前保持自我,物我两立;而在移情时,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被打破,主体客体相融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词的理解。题干要求选出对“移情”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项「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错。文童第三段说的是“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3【考点定位】理解文
8、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学*【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依据题干确定关键词。比如木题屮“移情”二字,然后明确要求“不正确”,然后到文章找出与选项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较。A项源自文章第一段,B项源自文章第二段,D项源自第四段。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虽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