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第四品思考题答案(036-046)

入行论第四品思考题答案(036-046)

ID:43143494

大小:67.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9-27

入行论第四品思考题答案(036-046)_第1页
入行论第四品思考题答案(036-046)_第2页
入行论第四品思考题答案(036-046)_第3页
入行论第四品思考题答案(036-046)_第4页
入行论第四品思考题答案(036-046)_第5页
资源描述:

《入行论第四品思考题答案(036-04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36节课329、什么叫做不放逸?它的本体和作用分别是什么?你做到了多少?答:不放逸就是对三门小心翼翼、谨慎取舍。本体:就是行持一切善法的精进。作用:就是受持世间和出世间一切功德。330、我们平时怎样做才能不放逸?答:说话时,看看有些话能不能说;做事时,看看有些事能不能做;想事情时,看看有些事情能不能想。平时自己监督自己,言行举止要特别注意、谨慎取舍,随时以正知正念来摄持。331、《菩萨地论》中将不放逸分为哪五种?请具体解释。答:第一种叫前际不放逸,即是对往昔所造的罪业心生追悔,发誓再也不造而如理忏悔;第二种

2、是后际不放逸,就是改过自新之后,今后的行为如理如法,不做任何坏事;第三种是中际不放逸,是指当下所做的事情如理如法,不背离一切善法规则;第四种是前行不放逸,即以后的一切行为不作恶法;第五种是现行不放逸,指现在的一切行为不作恶法。后两种与前际不放逸、中际不放逸稍微有点差别,后者是从行持善法的角度而言的,前者则是从不作恶法的角度来讲的,反体方面有所不同。332、有些人受了菩萨戒以后,看到某众生特别恶劣就生起厌离心,发誓今后决不度这个众生,这属于什么样的发心?其后果如何?为什么?答:这属于舍弃愿菩提心,违犯了菩萨的根

3、本学处。其后果必将堕入恶趣。佛经中说,如果一个人在心里想过布施一些微少而平常的东西,但因悭吝而没有施舍,这种人将会堕落为饿鬼。更何况在三宝前发菩提心,发誓令众生得到暂时与究竟的一切安乐,后来却出尔反尔欺骗了佛菩萨和众生,因烦恼不如是行持,这种人怎能超越因果规律而投生到善趣呢?入行论第37节课思考题333、论中说舍弃菩提心必定会堕入恶趣,那么舍利子尊者因地时舍弃了菩提心,为什么没有堕落,反而获得了阿罗汉果?请引用各大论师的观点具体分析。答:这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思议,只有一切智智的佛陀才可现量知道。《入菩萨行论广

4、释》:“舍利子虽然舍弃了菩提心,但他没有舍弃出离心,所以没有堕落。”善天论师:“虽然舍弃了方便的菩提心,但他后来再三地受持,所以没有破菩萨戒。”布布达论师:“舍利子舍弃了世俗菩提心,但没有舍弃胜义菩提心——无我的空性智慧,所以他没有堕落。”无著菩萨在《善说海》中也是非常赞同这一观点。上师如意宝:“不管怎么说,这些只能是一种代表个人的想法而已,真正的微细因果只有佛智才可了达!”335、请引用教证、理证分别说明:舍弃菩提心具有严重的过患。答:教证:《寂灭决定神变经》:“何者抢夺南赡部洲一切众生之财,断一切众生之命

5、,何者对菩萨甚至布施旁生一食团之善行作障,则罪过较前者严重无量倍,因为对获得佛果之善业作障故。”《善巧方便经》:“所有的堕罪中,舍弃愿菩提心的罪业最严重。”理证:哪怕只是毁坏一位众生的安乐,尚且要自食其果遭受损失,如果舍弃菩提心,结果将毁坏天边无际所有众生的安乐,果报堕入恶趣这一点就更不必说了。336、障碍高僧大德的利生事业会有什么果报?为什么?答:无数劫中在恶趣里感受难忍的痛苦。因为高僧大德的善行事业对众生有极大利益,如果此事业遭到一些人扰乱、障碍,令利益众生之事业不能顺利进行,扰乱者就是间接损害了众生。简

6、言之:谁障碍菩萨的善行,也就等于损害众生利益,那么他一定会因此恶行而感受无边恶趣痛苦。338、有些人认为:“菩萨戒不同于别解脱戒,即使犯了根本戒也可以重受,所以犯了也不要紧,忏悔再受就行了。”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答:不对。因为这样去做,守持菩提心功德与舍戒堕罪相互间杂抵制。每一次犯戒的堕罪力牵引着你堕入恶趣,每一次受戒的功德牵引你上升善趣,两种力量轮流牵引,要在生死轮回中辗转很长时间。就像两个人拉同一辆车,一个往东拉,一个往西拉,争扯不休,谁也到达不了目的。舍戒与守戒也是在菩提道上朝两个相反方向的力量,使自

7、己不能很快地成就。不仅自己得在轮回里拖很长时间受苦,对他人也不能作很大的利益事业。若坚持守护菩萨戒而不杂有堕罪的垢染,就像一直朝一个方向前进一样,善根会日日增长,很快就会获得成就而利益无量众生。第37节课333、论中说舍弃菩提心必定会堕入恶趣,那么舍利子尊者因地时舍弃了菩提心,为什么没有堕落,反而获得了阿罗汉果?请引用各犬论师的观点具体分析。答:这是特殊的因果业报现象,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思议,只有一切智智的佛陀才可现量知道。这并不是推诿,因为佛陀宣说过: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一般众生造某种因,定会有某种果报,但

8、是有些特殊业力关系,不一定会如此,这是极为微妙、深密的道理,并非一般人所能了知。《入中论》也说:“由说诸法依缘生,非诸分别能观察”,“无善恶慧得解脱,亦遮思维诸业果”。佛陀超离一切善恶分别的究竟智慧,方能观察微妙的因果缘起,其他有情去观察,只能是盲人摸象,根本得不出完整、正确的答案。对此,各大论师亦有不同的解释,《普明论》和《释论》中说:“某人舍弃了菩提心,后来也能得以解脱,这说明业力不是凡人可思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