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第七品思考题答案(095-110课)

入行论第七品思考题答案(095-110课)

ID:43143113

大小:89.05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9-26

入行论第七品思考题答案(095-110课)_第1页
入行论第七品思考题答案(095-110课)_第2页
入行论第七品思考题答案(095-110课)_第3页
入行论第七品思考题答案(095-110课)_第4页
入行论第七品思考题答案(095-110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入行论第七品思考题答案(095-110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品(095-110课)思考题答案第95课572、名词解释:答:1)精进:指喜爱善法的欢喜心。两方面:心态是欢喜心,对境是善法。2)懒惰:《大乘阿毗达磨》中云:“懒惰属于愚痴,是障碍善法的一种心法。”573、我们为什么要精进?请以教证、公案、自己的体会进行说明。答:教证:《入中论》云:“功德皆随精进行,福慧二种资粮因。”《摄集经》云:“精进不灭百法德,获得无边佛慧藏。”无著菩萨:“成就菩萨功德法的唯一因,就是精进。"公案:为海比丘七日成就阿罗汉果的故事。(略)自己体会:自己发挥。574、在世间的工作学习中勤恳努力,或者在打麻将时废寝忘食,这些是否叫精进?为什么?平时你精进吗?请举例说明。

2、答:相续中是否具足对善法的欢喜渴求,才是衡量精进的标准。对境是善法。为了一些世间目的,不属于精进。打麻将废寝忘食,属懒惰,是恶法或无记法。575、懒惰有哪三种?请结合周围的事例详细分析。答:1)同恶懒惰:做事往后推延,得过且过。也叫推延懒惰。2)耽著恶事懒惰:贪执散乱世俗劣事,虚度人生。置修行善法于不顾。3)自轻凌懒惰:自暴自弃,甘于堕落,认为自己一事无成。576、具体解释同恶懒惰的因是什么?答:三种:1)贪图懒乐味:没兴趣行持善法,只想休息,不愿意念咒、闻思,贪图舒适。2)习卧嗜睡眠:喜欢躺卧,爱好睡眠。因姿势不端,气脉不畅,从而身心昏沉,引发懒惰。3)不厌轮回苦:对轮回苦没有体悟,感觉

3、日子还可以,没有厌离心。从此,便把修持善法屡屡后推。577、在本节课中,作者教你怎么样思维死亡无常?答:自身被贪嗔痴慢嫉及八万四千烦恼束缚,困入生死轮回监狱中,一步步趋向死神。无人能避免死亡,时间先后有别。屠宰场的牛,天天被杀,我们已现量见到。假若仍然懈怠懒惰,不知自己的处境,“可怜悯者”,无过其愚。第96节课578、世人成天贪执世间八法、做无实义的事情,这是由什么心态导致的?我们应当如何断除?答:因为他们相续中没有死亡无常的概念。我们首先要通达这个道理,然后珍惜时间,精进行持对来世有利的善法,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意义的琐事上面。579、《法句经》云:“若人寿百岁,怠惰不精进,不如生一

4、日,励力行精进。”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答:请自己发挥。580、为什么说死亡的来临毫无征兆?本论是从哪个方面来阐述的?答:死亡来临往往不会有明显的征兆,也不会如人们所希望的,等自己做完该做的事才降临。很多人刚开始计划做某件事,事情还没开始,或刚开始,死神却突然降临了;有的事刚做到一半,眼看要成功了,然而死神却不会等待,毫不留情地将生命夺走,留下了无数的遗憾。通过很多这方面的实例,我们可以知道,死亡的来临毫无征兆,故应趁未死之前多修善法。581、你对死亡是怎么认识的?今后有何打算?答:请自己发挥。第97节课582、怎样依靠思维后世的痛苦,来断除我们相续中的懒惰?答:应从三方面进行思维:1

5、)临死时所受的畏惧,犹如挣扎待宰的活鱼,那宿罪引来地狱众苦,其难忍的怖畏痛苦更就不用说了。2)好比为沸水烫着的时候,细皮嫩肉的婴儿一定会疼痛至极,那么已造下热地狱之罪者,为何还敢如此逍遥度日呢?3)不肯精进修习却希冀得到安乐成就;娇弱不能忍苦,造罪却频繁不休;明知老死将至,仍如天人一样放逸度日,这种人后世一定会饱受痛苦的折磨。583、为什么说人身是渡越轮回苦海的船筏?请具体分析它的价值和意义。答:六道轮回中,人身是最好的,如果有了人身如意宝,暂时可获得善趣的安乐,究竟也能得到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倘若转生为其他众生,不说地狱和饿鬼的众生,即便是变成了天人,由于生活太过舒适,生不起出离心,故

6、也没有这样的福报。第98节课584、为什么说佛法是一切安乐之因?你有哪些深刻体会?答:佛法具足初善、中善、末善,三个时分中都是善妙的。诚如《随念三宝经》所言,最初能生起信心的善妙,中间能断除一切分别念的善妙,最后能生起解脱智慧的善妙。佛法是引导人们趋入离苦得乐的妙道。依靠佛法的威力,能遣除我们一切的恐怖和痛苦,不说解决生生世世的轮回大事,仅仅从今生来讲,它所赐予的精神力量,也是任何药物与教言无法与之相比的。585、请从加行、正行、后行分别阐述,你如何对治自轻凌懒惰?答:请自己发挥。586、有些人认为众生不是佛,原因是佛不可能有无明烦恼,对此你怎么理解?答: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一般而言,佛性有

7、两种,一是自性住佛性,一是修增长佛性。自性住佛性是指心的本性,修增长佛性是指通过智慧遣除烦恼障和所知障,现前正等觉的果位。其实,“众生是佛”是从自性住佛性来说的,若从修增长佛性来讲,众生并不是佛,因为还没有遣除二障,有客尘烦恼之故。587、解释颂词:“佛身能现故,真如无别故,具种故众生,恒具如来藏。”答:一切众生具如来藏有三个理由:一是具缚凡夫的相续中能现前圆满佛身功德;二是众生与真如的本性无别一味;三是众生具有成佛的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