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137498
大小:411.63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9-26
《儿科合理用药讲义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童合理用药郝国祥儿童用药除了不同年龄或体重用药剂量不同之外,述因脏器功能发育未成熟等原因,用法、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也可能与成人不同。因此,必须充分了解药物的性能、作用机制、毒副作用、适应证和禁忌症,以及精确的计量计算和适当的用药方法,以达到安全、合理、有效用药的目的。一、儿童生理分期根据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儿童分期为:①新牛儿期(neonatalperiod):自胎儿娩出结扎脐带时开始至满28天。出生后7天内为新生儿早期,7〜28天为新生儿晚期。②婴儿期(infancy):岀生至1周岁,包含新生
2、儿期。③幼儿期(toddler9sage):自1周岁至3周岁。④学龄前期(preschoolage):自3周岁至6~7周岁入小学前。⑤学龄期(schoolage):自6〜7周岁至青春期(女11〜12周岁,男13〜14周岁)。⑥青春期(adolescence):又称少年期,为儿童过渡到成年的发育阶段,女孩从11〜12周岁开始到17〜18周岁,男孩从13~14周岁18~20周岁。二、儿童药动学特点(一)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吸收途径有口服、透皮、肌内、直肠给药等。药物必须经过化学、物理、机械和生物屏障才能
3、被吸收。胃肠道、皮肤、黏膜等具有吸收功能的人体表面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可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1.口服给药(1)呕吐新生儿食管下端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一般在9个月时消失。婴儿胃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因自主神经调节差,易引起幽门痉挛而出现呕吐。(2)胃排空时间新生儿胃排空吋间较长,可达6〜8h,因此主要在胃内吸收的药物,比预计吸收更完全。6〜8月婴儿的胃排空时间缩短至接近成年人。(3)肠道长度肠道长度/身长:新生儿约8倍,幼儿为6倍,成人为4〜5倍。小肠长度/大肠长度:
4、新生儿6倍,成人4倍。(4)胃酸分泌新牛儿刚出牛时,胃内含有碱性羊水,pH>6;24小时内胃液酸度显著增加,pH降为1。随后胃酸分泌明显减少,出生后10天基本处于无酸状态,以后酸度又逐渐增加,2〜3岁达到成人水平。新生儿、婴儿口服对酸不稳定的药物破坏减少,儿童合理用药郝国祥儿童用药除了不同年龄或体重用药剂量不同之外,述因脏器功能发育未成熟等原因,用法、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也可能与成人不同。因此,必须充分了解药物的性能、作用机制、毒副作用、适应证和禁忌症,以及精确的计量计算和适当的用药方法,以达到安全
5、、合理、有效用药的目的。一、儿童生理分期根据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儿童分期为:①新牛儿期(neonatalperiod):自胎儿娩出结扎脐带时开始至满28天。出生后7天内为新生儿早期,7〜28天为新生儿晚期。②婴儿期(infancy):岀生至1周岁,包含新生儿期。③幼儿期(toddler9sage):自1周岁至3周岁。④学龄前期(preschoolage):自3周岁至6~7周岁入小学前。⑤学龄期(schoolage):自6〜7周岁至青春期(女11〜12周岁,男13〜14周岁)。⑥青春期(adole
6、scence):又称少年期,为儿童过渡到成年的发育阶段,女孩从11〜12周岁开始到17〜18周岁,男孩从13~14周岁18~20周岁。二、儿童药动学特点(一)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吸收途径有口服、透皮、肌内、直肠给药等。药物必须经过化学、物理、机械和生物屏障才能被吸收。胃肠道、皮肤、黏膜等具有吸收功能的人体表面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可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1.口服给药(1)呕吐新生儿食管下端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一般在9个月时消失。婴儿胃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因自主神经调节差,
7、易引起幽门痉挛而出现呕吐。(2)胃排空时间新生儿胃排空吋间较长,可达6〜8h,因此主要在胃内吸收的药物,比预计吸收更完全。6〜8月婴儿的胃排空时间缩短至接近成年人。(3)肠道长度肠道长度/身长:新生儿约8倍,幼儿为6倍,成人为4〜5倍。小肠长度/大肠长度:新生儿6倍,成人4倍。(4)胃酸分泌新牛儿刚出牛时,胃内含有碱性羊水,pH>6;24小时内胃液酸度显著增加,pH降为1。随后胃酸分泌明显减少,出生后10天基本处于无酸状态,以后酸度又逐渐增加,2〜3岁达到成人水平。新生儿、婴儿口服对酸不稳定的药
8、物破坏减少,生物利用度较高,如青霉素G、氨茱西林;弱酸性药物(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对乙酰水杨酸)吸收减少。(5)胆汁分泌胆道功能具有年龄依赖性,婴儿时期胆汁分泌较少,婴幼儿胆盐向肠腔内转运不成熟,导致十二指肠内的胆盐水平低(尽管血中水平超过成人),影响亲脂性药物的溶解和吸收。1.透皮给药婴幼儿以及儿童有较强的药物透皮吸收能力。早产儿、新生儿和婴幼儿皮肤角化层薄,药物穿透性高;婴幼儿体表面积与体重的比率远超过成人;婴幼儿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和抗菌药物时,全身相对用量较成人人,潜在危险性增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