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105334
大小:53.5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27
《上海商学院 马克思 期末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海商学院马克思期末复习&习题绪论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2.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任的成果,创立了。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5.马克思注意吸收了什么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6.马克思注意哲学的基础: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7.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8.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答案解析。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3.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4.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应
2、;最后,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其次,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5.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6.乔威弗·黑格尔唯心主义者另外,路·费尔巴哈批判他,但也是唯心主义者。7.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8.法国的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12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习题1.哲学的两大基本问题。2.哲学可划分的基本派别。3.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_____。世界是_____的,而_____是______的。4.没有物质的运动会导致_____的错误。5.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6._
3、_____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7._____决定_____,_____依赖于____并反作用于_____。8.如何认识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9.实践的三个基本特性。10.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11.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从三方面)12.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实质和核心。答案解析。1.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唯物主义、唯心主义。3.运动。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4.唯心主义。5.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
4、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6.恩格斯。7.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8.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9.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10.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等。11.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12.总特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对立与统一
5、规律12第一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习题1.什么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三层含义)2.对立统一的矛盾规律。3.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5.辩证否定关的基本内容。6.辩证思维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7.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方法。(四点)8.什么是归纳与演绎。9.什么是比归纳演绎法更为生科的思维方法。答案解析。1.第一,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2.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3.对立统一规律。4
6、.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不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是互相渗透的。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5.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否定是物质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6.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7.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8.归纳与演绎是人类思维从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最常见的推理形式。9.分析与综合。第二节客观规律性和
7、主观能动性习题1.规范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什么。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答案解析。1.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12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习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2.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3.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区别。4.旧
8、唯物主义的两大缺陷。5.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