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的IP传送网

面向未来的IP传送网

ID:43102785

大小:33.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6

面向未来的IP传送网_第1页
面向未来的IP传送网_第2页
面向未来的IP传送网_第3页
资源描述:

《面向未来的IP传送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面向未来的IP传送网  随着通信产业的发展,固定网络运营商面临着不断转型的需要。而在整个通信网络中,传送网是一个基础性的支撑网络,是业务网能够运行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并且其承载业务类型多样,建设周期相对较长,所以需要适当超前于实际业务进行规划和建设。因此,传送网的转型是运营商优先关注的领域之一。在基于TDM的窄带业务向基于IP的宽带业务转型的驱动下,运营商需要更多带宽资源来发展高QoS的业务,现有传送网络向IP化演进已成为必然。  宽带业务发展向传送网提出新需求  近年来,在传统固网语音业务增长乏力、移动分流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洛阳网通固话收入和用户数增长趋缓。为此,洛阳网通及时确立了实施企业

2、转型的发展战略,并把加快发展宽带业务作为业务与服务转型的一个重点。在转型战略下,洛阳网通的宽带及网络增值业务蓬勃发展,目前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宽带业务收入所占比重日益提升。自开展NGN业务以来,洛阳网通NGN用户数量成倍增长,而以后诸如3G、IPTV等新业务的发展都是基于IP的统一架构,这将使得IP城域网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流量将出现爆炸式增长。然而,洛阳网通原有的、以传送TDM业务为主的传送网却难堪重任,宽带业务的快速发展驱动洛阳网通IP城域网核心设备接口的IP化和大颗粒化,对传送网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要求传送网具备大容量、高带宽的传送能力;二,业务的IP化并没有改变业务本身的

3、承载需求,新业务对安全性、QoS、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较高;三、业务端到端的调度和管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现有的传送网络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来支撑宽带及网络增值业务的蓬勃发展。不仅需要大容量、高可靠、高灵活性、高质量、低成本的网络,而且需要这个网络能够有效承载各种业务网、支撑网以及网络资源出租业务,能够针对当前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用户提出的各种细化需求,实现实用化的SLA服务。  基于技术探索与实践寻找解决之道  业务需求的变化,要求网络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才能为业务提供有力的支撑。为此,洛阳网通对传送网的发展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无疑,宽带业务、大客户专线和移动通信三大业务

4、将成为未来的增长热点,而这三个业务的后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却是不同的——大客户专线正面临从低速窄带专线向高速宽带专线演进,接口逐渐IP化;宽带用户数的增加和宽带提速,均带来流量爆炸式的增长,需要考虑提高带宽资源的投资回报率;同时,移动网的分组化和多媒体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传送网要为移动业务的发展做好准备。传送网要顺应这三大业务的传送要求,为业务转型铺设道路。  综合考虑业界大环境和洛阳网通自身所面临的具体情况,传送网的建设需要解决内外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增加网络的弹性,提升网络的竞争力,传送网需要具备高度的弹性,网络的扩容或业务流量及流向的调整,网络均可自动识别,减少大量的人工操作,以提

5、高网络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整体网络要考虑降低承载成本。对于建设成本而言,IP设备要减少接口数量和成本;对于运行维护成本来说,IP设备要提高信令网和软交换的控制能力;对于传输网络来说,应该提高网络资源和利用率,要提高智能化的程度。  基于以上的建设思路,2004年年初,我们在传送网建设中引入了ASON技术,采用基于ASON的MSTP构建了新的骨干和汇聚调度平面,为大客户专线以及PSTN业务提供高效承载和调度。在网络建设中,重点关注了网络的扩展性,选择了扩展性强的设备,以支撑网络能够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洛阳网通的ASON网络已经在运行、维护、管理各方面步入正轨,很好地解决

6、了大客户专线、PSTN、NGN核心网等小颗粒业务的传送问题,并为省内其他分公司传送网络建设引入ASON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参考。  OTN是大颗粒业务的最佳选择  然而在新形势下,宽带业务的飞速发展以及带宽爆炸式的增长,要求传输网络必须相应扩展以提供充裕的带宽。另一方面,宽带流量的增长与业务收入的增长却不成比例,这同时又要求整个网络建设包括传送承载网络都要尽可能降低成本。基于以上需求,需要重点解决IP城域网骨干层大颗粒宽带业务高效、灵活、可靠地传送的问题。对于IP城域网大颗粒业务的承载,最初采用了光纤直连的方式,但是随着IP网络节点之间链路连接的增多,光纤的可管理性差和网络拓扑复杂的缺点逐步显

7、现,并且在长距传送时,路由器必须采用昂贵的长距POS接口,导致成本较高。特别是在市到县层面,光缆铺设高成本的问题尤为突出,客观环境决定了该层面的光缆只能采用环形路由建设,地形、杆路、铺设环境导致建设成本居高不下。  因此,在2006年年底我们计划采用城域WDM来代替光纤直连,以简化网络结构,提升传输容量和实现业务保护。但发现WDM系统仍有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受城域波分技术的限制,网络采用环网结构开通,波长以点对点的形式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