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域传送网的IP化演进

城域传送网的IP化演进

ID:36860548

大小:597.0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6

城域传送网的IP化演进_第1页
城域传送网的IP化演进_第2页
城域传送网的IP化演进_第3页
城域传送网的IP化演进_第4页
城域传送网的IP化演进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域传送网的IP化演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电信传输;牛耕TelecommunicationTransmissionl城域传送网的lP化演进城域传送网的IP化演进牛耕(中国移动设计院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陕西西安710o∞)摘要:结合中国移动的城域传送网现状,对城域传送网的IP化演进路线和发展策略进行了阐述。关键词:分组传送网;N;宽带中图分类号:TN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043(2009)12—0050—04MetropolitanAreaTransportNetworkEvolutionBasedonIPTechnologyNIUGeng(Ch

2、inaMobileGroupDesignInstituteCo.,LIdIShanxiBranch,Xi’an710077,China)Abstract:IncombinationwiththestatusofChinaMobileSmetropolitanareatransportnetwork,theconsiderationsonthenetworkevolutionbasedonIPtechnologyandthedevelopmentstrategyareexpounded.Keywords:Packettran

3、sportnetwork;tryN;Broadband域网fMAN)已很难适应快速膨胀的数据业务的传输0前言需求业务的发展需求驱动着MAN的网络转型,应使传送网是电信网的基础.为所承载的各种业务提以处理语音业务为主的SDH传输网络.逐步转变为以供传输通道和传输平台随着IP类应用的不断推广及处理IP数据业务为主的传输网络众多以太网业务的出现.传送网承载的业务绝大多数现阶段.MAN的主流技术是城域WDM和多业务将是分组业务业务模式IP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新传输传输平台(MSTP)。在城域传送网向ALLIP的演进过技术的大量涌现.使

4、传送网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程中.由于接入网和城域网的2Mbit/s和其他TDM专如何合理地制定城域传送网演进策略、有效地利线等低速接El的长期存在,因此MSTP也将长期存在,用现网资源、满足未来更加丰富的业务需求、降低网络而这对于移动运营商基站信号的传输来说。更具重要建设运维成本.已成为当前运营商最为关注的课题和的实际意义业界讨论的焦点2IP化对城域传送网的挑战1城域传送网的lP化城域传送网的基本特征是业务类型的多样化和业随着IP化业务的激增.基于SDH传统技术的城务流量的不确定性。基站到BSC/RNC之间的业务是城域传

5、送平台的重点业务.且从接人层一直覆盖到汇聚收稿鹫期:2009—10-22层和核心层。目前,基站侧的Iub接口一般为E1、FE,50至:丝:DTPT牛耕电信传输城域传送网的IP化演进TelecommunicationTransmissionBSC/RNC侧的Iub接口为STM一1、FE、GE。3G对城域d)网管系统可以控制连接通道的建立和设置、实传送网的需求主要体现在Iub接口、业务Q0S保证、传现业务QoS的区分和保证、灵活提供SLA等。输容量、基站时钟提供、网管平台实现等方面。e)通过分组网络的同步技术提供频率同步和时由

6、于MSTP毕竟是基于SDH平台的.核心结构仍间同步。然为时隙交换.因此TDM的交叉矩阵必然会限制IP作为下一代城域传送网的技术解决方案,PTN的化业务的使用效率随着TDM业务逐步消退和IP业核心技术是PBT和T—MPLS这2种技术都是很好的务快速增长.MSTP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弱化。这主要是由TDM业务向IP化业务过渡的解决方案PBT着眼由于MSTP所改善的是在用户接口一侧.而内核一侧于解决以太网的缺点.与以太网兼容性更好一些,但对却仍然是电路结构.因此MSTP技术的分组处理或IPTDM业务的支持差一些:T—MPLS则着眼于

7、解决IP/化程度不够彻底.所处理的对象也无根本性变化。MPLS的复杂性.在服务质量和流量工程方面更具有目前.城域传送网面临着3大挑战:一是由现有的优势这2种技术均属于端到端、双向点对点的连接,TDM电路交换为内核向以IP分组交换为内核的演并且都提供中心管理和具有在50ms内实现保护倒换进;二是增强OAM、保护、同步、管理、安全等能力;三的能力.只是在标签格式和处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着较是增加精确频率和时间同步的传送功能大的差别部署PBT和T—MPLS可以保护已有的传输由此可见.仅仅采用分组化接口无法实现对分组资源、实现SONE

8、T/SDH向分组交换的转变。目前.这2业务,尤其是对GE、10GE等大颗粒数据业务高效承种技术标准均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应用案例还比较少载的网络.只有采用分组化接口加分组化内核才能实这2种技术的比较见表l现。表1T—MPLS和PBB—TE技术的比较目前.有IP/MPLS三层技术、增强型以太网技术项目T—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