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096432
大小:3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25
《白雪歌送武判官回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感知文章大意。2、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4、能力方面:深入文章意境,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获得美的享受。重点难点: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谁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谁就会醉于山水。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的风景区?(学生回答)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
2、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谈感受)富春江的景色真美啊。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就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题目中“与”是“给”的意思。“书”是“书信”。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二、赏读1、仿例读:教师引入:先请同学们听配乐示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听清句子的停顿。听完请同学们仿照示读放声自由朗读。(配乐示读)(仿例朗读)见(xiàn)日2、美读:教师引
3、入:本文是一篇美文,朗读时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美的意境。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吐字清晰,音韵和谐。要注意停顿,节奏要随情随景而易。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这样,才能读其文,感其美,会其情。(美读。可配乐进行)(读后学生互评)。(1)理清课文结构---结构美朗读: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为什么?讨论: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
4、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请1~2个学生(水平稍差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请2~3个学生(水平较好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利用板书上的关键词句,教师注意肯定、补充)小结: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板书,顺水推舟,明确──总──分异水奇山(2)研读课文,体会意境──意境美第二段写“异水”。作者是如何抓住“异”来写水的?提示: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
5、清,“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写江水之急,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第三段写“奇山”。作者是如何抓住“奇”来写山的?提示:A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B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你听到的是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详和的世界。山包
6、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C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阴蔽日,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景──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动静“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结合奇山:形奇(高山寒树,轩藐成峰)视觉声奇(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听觉色奇(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视觉(3)悉心体味,明辨课文的主旨──志趣美朗读:全体朗读课文,建议学生利用板书内容尝试背诵。讨论:本
7、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学生自由发言,如: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
8、官场政务的厌倦。教师总结: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