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095183
大小:21.4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5
《枣核教学设计 原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诗意导入1.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表达思乡情怀的古诗?在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歌中,有静夜里举头低头的思念,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怅惘,有乡书何处达的牵挂,有家书抵万金的切盼,有断肠人在天涯的慨叹,有十五夜月明的尽望,这些诗歌异曲同工地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一种相通的情怀——思乡。今天,我们走进著名作家、翻译家萧乾的作品,品尝那一颗枣核的滋味。2.昨天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来反馈一下字词。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友人托我带几颗生枣核,想在花
2、园里试种一下。2.请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看似寻常的小故事,但其中凝聚着华夏儿女对故土的依恋,那么,为什么不用“思乡”、“乡情”为题,而以“枣核”作为文题呢?枣核在文章中有着怎样举足轻重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学习。2.快速浏览课文,讨论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试为每部分拟小标题。第一部分:(1)索枣核第二部分:(2-4)得枣核第三部分:(6-10)话枣核第四部分:(11)议枣核3.通过对内容
3、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本文的叙事线索是——枣核(板书:行文线索)记叙的顺序多种多样,本文的记叙顺序为顺叙。将文章的行文顺序调整一下,如:变为“话枣核”、“索枣核”、“见枣核”、“议枣核”等可不可以?为什么?三、品读课文1.同学们在讨论中都谈到了“吸引读者”这个词。是的,在“索枣核”部分中,旧时同窗郑重其事,再三托付的不过是几颗生枣核,“用途很蹊跷”,引发了我们对枣核用途的兴趣;在“见枣核”部分中,旧时同窗对枣核的用途秘而不谈,进一步调动了我们的阅读兴趣。在“话枣核”的部分中,这位旧时同窗才对枣核的用途娓娓道来
4、,让我们恍然大悟——为解乡愁如回故国。这种“吸引”就是所谓的“悬念”的效用,设置悬念是吸引读者兴趣的重要写作手段。本文开篇设置悬念,接着加深悬念,最后揭开悬念,用枣核设置悬念,将游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推向高潮,使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写得有张有弛、摇曳多姿,始终紧紧吸引着读者,使结构更精巧。枣核是本文设置的悬念所在。(板书:悬念所在)2.从文中找出直接写到枣核的句子,品味旧时同窗的深切乡愁,把你的理解作成批注,并通过朗读展现你的理解。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再三托付”,表明友人郑
5、重其事的态度,可见希望之殷切。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我们有一个词表现对女儿的珍爱——“掌上明珠”,而把枣核“托在掌心”体现出友人对枣核的珍视,比珍珠玛瑙还贵重。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山城美丽,生活优裕,事业成功,儿女有成都不足以弥补心灵的那一片空缺,枣树是故乡的象徵,种枣树,则是故土之思,爱国情怀的具体表现。(板书:故土之思,爱国情怀)三、把握手法1.爱国主义是个大主题,有些作家通过气势磅礴的重大事件来表现。本文作
6、者却另辟蹊径,通过小小的枣核来表现。对几颗枣核的珍视与期盼,表现出海外游子的拳拳爱国之情。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板书:借物抒情,以小见大)2.文章还有那些部分以小见大地表现出了友人这种思乡和爱国的情怀?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找出语句-作出批注-感情朗读。3.同学们的理解都很深入,朗读也很动情。友人不辞劳苦地从几十里以外拉回、堆砌假山、从唐人街精心淘回凉亭、红庙、白塔,打造一座“北海”,为的只是与老伴儿在月夜一同回忆北海泛舟、回忆荷塘佳色。一片深情寄托在这缩微的“北海”之中。小小的枣核,既是行文线索,又是悬念所在;
7、它是抒情的依托,起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本文以“枣核”为题,可谓独具匠心。四、品读情感1.萧乾,1910年生于北京,是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亲历二战,1939年9月赴欧,一边当老师,一边做《大公报》驻英记者。1944年秋,领到随军记者证,成为这时中国“在西欧战场上唯一的记者”。1946年3月回国,结束了长达7年海外生涯。2.他在作品《我的年轮》中这样说:我是一个不带地图的旅人。我的目光孤独又忧郁,我的微笑顽皮又快乐,而我的脚步,我的脚步呀,浪漫又执著。我那个
8、伤痕累累的祖国母亲,在夕阳下,寒风中,在漫漫长夜和每一个赤裸的白昼,怀着温柔的热望,倾听我这个鲁莽游子的足音。……在大战的烽火硝烟中,在死神张大的羽翼下,我弹奏着我生命的乐章。而我梦魂缭绕的,依然是我的贫弱的祖国。我的雪片样的电报飞向她,我的厚厚的一本《人生采访》,也是为她必将获得的强盛而作。像雨点扑向大地,像信鸽飞向家乡,我在旅英7载之后,又一头扎进了她的怀抱。3.经年的海外求学和工作的经历,使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