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064958
大小: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6
《《苏联的崛起》教案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课苏联的崛起教学目标: 1.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和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定和实施; 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严重问题; 3.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 4.1936年苏联宪法; 5.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培养学生运用共性与个性、原因与结果、发展与联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 6.分析和评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关系原理,阐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教学难点: 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917
2、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请同学们回答下面两个问题: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有什么影响?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归纳)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到1925年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但苏联仍然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面临着十分艰巨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呢?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试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苏联的崛起。 二、讲授新课 (一)、理想与成就 1.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苏
3、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两大方面,步骤是“先工业化,后集体化”。 同学们阅读课文,分析工业化建设的主要方针是什么? (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 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实施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即采取了制订“五年计划”的做法。从1928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每一个五年计划有具体明确的任务。请同学们读图,结合教材回答问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概括)到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建成了6000多家大企业,建立起飞机
4、、汽车、拖拉机、化学、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工业布局有了很大变化。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在基础很差、困难重重的条件下,苏联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取得了这样的成就,是任何资本主义国家从未有过的。所以,制订五年计划的做法,也被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沿用。 2.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以落后的个体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不能适应工业的迅速发展。因此1929年在苏联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形式是组
5、织享有土地使用权和主要生产资料公有的集体农庄。农业集体化运动使农业机械化的程度提高,苏联的国防力量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和工业原材料的供应得到了一定保障,人民生活普遍改善。集体农业还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和劳动力,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继续,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1.1936年苏联宪法 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
6、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为什么说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成? (1936年,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苏联新宪法规定,国家性质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政治基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苏联新宪法所赋予的这些新内容表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建成。同时,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2.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 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又称为“斯大林模式”,它深刻地影响着苏联的历史和命运,也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那么,什
7、么是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我们应当怎样来评价它?它给我们什么启示?请同学们讨论。 (讨论过程中,允许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教师概括归纳,要点如下: 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突出特点是四个字:高度集中。表现在以下 第4页两个方面:它在经济方面的特点,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经济成分单一化。重工轻农、重重工业、轻轻工业,是一种准军事制的国民经济体系。它在政治方面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
8、党领导甚至包办了一切,民主法制被忽视,干部对上级负责,领导终身任职,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于个人手里,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的体制和制度。 这一建设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内部文化落后的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它基本适应了苏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在苏联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斯大林以此把苏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