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近代中国政治(测)-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含解析

专题04+近代中国政治(测)-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含解析

ID:43063635

大小:158.3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24

专题04+近代中国政治(测)-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含解析_第1页
专题04+近代中国政治(测)-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含解析_第2页
专题04+近代中国政治(测)-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含解析_第3页
专题04+近代中国政治(测)-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含解析_第4页
专题04+近代中国政治(测)-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04+近代中国政治(测)-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选择题(15*4=60分)2018年高三二轮复习讲练测之测案【新课标版历史】专題04近代中国的政治班级学号得分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1.1927年9月中共中央的一项决议中指出工农暴动要在“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进行,而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明确指出“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对这一重要战略口号的改变,认识合理的是A.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B.说明党组织思想混乱的状况C.体现了对俄国革命道路的照搬D.反映出党独立领导革命的方向【答案】D【解析】从““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到“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说明中国共产党字啊逐渐摆脱国民党控制,实行独立

2、领导革命的战争,D正确;A是遵义会议;B是八七会议;C中照搬错误。2.1930年2月26tl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党目前总的政治路线是“变军阀战争为国内的阶级战争,以推翻国民党统治,以建立苏维埃政权”,“中心策略”是“集中力量积极进攻,确定组织工人政治罢工,组织地方暴动,组织兵变,扩大红军”。由此可见,本通告提出的路线和策略A.进一步巩固了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成果B.对当时国内的革命形势估计偏离实际C.直接促成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D.预示着当时国内的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答案】B【解析】结合时间"1930年”可知此时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

3、息“进攻”“罢工”“暴动”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共的决策仍是坚持“城市中心论”,对当时国內的革命形势估计过高,故A错误,B项正确。C项“直接促成”不符合史实,排除。第七十号通告是对当时国内的革命形势的错误估计,使党和革命的形势遭受了重大损失,故D项错误。点睛:对和课本内容关系不大或者观点相左的纯材料式选择题题,要敢于思考和分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合理的推导。1.(天国)认为与外国“彼此通商,理所当然”……通过对外贸易,太平天国购进了大炮、火药和粮食等军需品,并大量出口丝茶……不过为了获取军火武器,称外国人“尽是兄弟之辈”,准许英人在南京江面停泊兵舰,以“保护

4、”英国过往商船。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中国阶级矛盾激化B.西方宗教思想影响C.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D.军事斗争的特殊情形【答案】C【解析】太平天国认为与外国“彼此通商,理所当然”,称外国人“尽是兄弟之辈,准许英人在南京江面停泊兵舰”等表明太平天国对当时的形势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外交经验,损害了屮国的权益。结合所学可知这从根本上是由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决定的。故C项正确。ABD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1.“春季里来艳阳天,桃花红,李化白、百鸟闹声喧……共产暴动处处红旗现,直打得土豪劣绅逃到天外边。共产党齐努力,大家团结紧,推翻统治的政权,重把天地安”,这是流行于大别

5、山区的歌谣。此时,中国共产党正在A.组织武装起义,挽救国民革命B.开展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C.突破重重围剿,进行战略转移D.倡导国共合作,团结一致抗日【答案】B【解析】材料“直打得土豪劣绅逃到天外边”可叹联系所学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主要宣传口号之一。故B项正确。A项挽救国民革命说法错误。C项是1934年的长征,D项是抗日战争时期,故ACD排除。2.近代以来,维新派将呼吁社会风俗改良作为其政治宣传的内容之一;清末新政废除了满人特权,允许满汉通婚,以同等礼仪和刑罚对待满人汉人;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封建等级

6、制度,剪辫子,见面礼节等习俗发生变化。这说明A.政府发挥社会变革的主导作用B.政治变革与社会变革联袂而行C.突发性是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D.政治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原动力【答案】B【解析】题干中一共包含了三层意思,而“维新派将呼吁社会风俗改良作为英政治宣传的内容之一”不符合A,故排除A;题干中的维新派行动、清末新政和中华民国建立都属于政治运动,这一过程屮题干都提到了其伴随的社会生活的变化,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提到突发性这一特征,故C不符合题意;D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故排除。3.“尽管清政府对改革的态度由消极逐渐积极,从应付逐渐认真,但最终没有挽救改革,伴随改革失

7、败的是自身政治命运的终结。”这一改革是A.洋务运动A.戊戌变法B.清末新政C.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清政府对改革的态度变化是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由于对戊戌变法的反对镇压,人们对清政府失去了幻想,在此基础上,革命势力逐渐崛起,为了镇压革命势力,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进行了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最终不仅没有挽救危机,反而激化了矛盾,所以导致辛亥革命发生,故选C,而排除ABD。1.鸦片战争以來,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A.反映了屮国国际

8、地位的提高B.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