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060031
大小:15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5
《中科大天文系课件-24光谱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4光谱型大多数恒星的光谱特征是连续谱背景上有许多吸收线,少数恒星兼有发射线或只有发射线。恒星光谱的差别决定于恒星的有效温度,表面重力加速度(或气体压力)以及化学成分。1918—1924年,哈佛大学天文台对全天亮于8;5的星的光谱作了分类,其分类的序列0、B、A、F、G、K和M,其中0型是最热的一类星,M型是相对最冷的一类星,同时每一种谱型还分为从0到9十个等级(从热到冷);太阳的谱型属于G2型。主序列从O型到M型,有效温度从高到低逐渐下降。每一类型又分为10个次型,用数字0,1,2,...表示,如Bo型是B型的典型,B
2、5型介于B型和A型之间。主序列有两个分支:其中R,N与K,M型光谱类似,但含有较多的碳元素,又称为碳星;S型含有较多的低温重金属O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习惯于把O,B,A型称为早型,K,M称为晚型。从早型到晚型总的特点是:电离氨线、中性氨线和氢线强金属线强分子线强,这是由于不同元素原子的激发、电离程度随温度的高低而不同。表2.1:典型光谱型恒星的主要特征光谱型颜色温度光谱特征0蓝白紫外连续谱强,有弱Hell,H丄HI线B蓝白HJ线在B2型达到最大,Bo之后HeII:H线逐渐变强A白H线在A()达到极大,Call线增强,出J中性
3、金属线F黄白H线变弱但仍明显,C』线大大增强,和中性金属线的强度增加G黄属太阳谱型,CJI线很强,Fe及金属线线弱K橙金属线主导,连续谱蓝端变弱,分子带CH)变强M红分子带主导,中性金属线强早期恒星的光谱观测主要是利用摄谱仪,每次只能观测一颗星且分辨本领不高。1885年美国天文学家皮克林(E.Pickering)首创物端棱镜方法,即把一块大玻璃棱镜放在望远镜物镜的前端,就可以同时拍得视场里所有亮星的光谱。但这种方法的分辨本领还不是很高。要得到较高分辨率的光谱,后来采用棱镜光谱仪,即将棱镜放在望远镜焦点后面,使已经成像的星光经
4、过棱镜分光后再获得光谱。然而这样做每次只能得到一颗恒星的光谱。分光能力更强的是光栅摄谱仪,通常使用的是每毫米刻100条至1000条线的大面积光栅,拍摄的光谱非常清晰,但一次也只能获得一颗恒星的光谱。现代最新的技术是利用光导纤维把望远镜焦面上的许多星像引导到摄谱仪上,再用CCD成像和计算机处理,就可以同吋得到许多颗恒星的高分辨率光谱。例如美国的SDSS望远镜可以同时拍摄600个天体的光谱,我国正在制造的LAMOST望远镜更把这个数字提高到了4000o天文学家将拍摄到的恒星光谱与实验室测得的各种元素谱线进行对比,就可以确定恒星的
5、化学组成,同时,根据谱线的强度还可以确定各元素的丰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