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041694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5
《针灸减肥的经验---靳三针疗法摘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肥胖是由于先天禀赋因素、过食肥甘以及久卧久坐、少劳等引起的以气虚痰湿偏盛为主,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并多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气短等症状的一类病症。它的发生主要与脾、胃、肾功能失调有关,以正虚为本,痰瘀为标之症。 现代医学认为,当进食热量多于人体消耗量而以脂肪形式储存体内,因而超过标准体重20%,便会形成本病。它的发生,多由营养过乘、活动量少、脂肪堆积过多所致。 诊断要点 1、超出标准体重: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X0.9,若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排除肌肉发达或水分潴留因素,即可诊断为肥胖。 2、多
2、有伴随症状:兼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气短气喘,腹大胀满,苔厚腻,脉濡滑。 治疗原则 肥胖病的病理主要是脾虚痰湿偏盛,故其治疗当遵照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临床上常用健脾益气之法而补之,用祛水湿,截痰源,助消导,祛瘀滞而治肥胖。若肥胖日久,脾病及肾,又当益气补肾,温化水湿为治。常用的的泻法有化湿、利水、祛痰、通腑、消导法,以祛除体内停聚的湿浊、痰热及多余膏脂,从而减轻体重。总之,针炙治疗肥胖,多取足太阴、阳明经之穴,辅以足少阴肾经穴位进行治疗。 [靳三针治疗方法] 1、胃热滞脾 症状:多食,消谷善饥,形体肥胖,脘腹胀满,面色红润,品干
3、而苦,心烦头昏,胃脘灼痛嘈杂,得食则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胃泻火,佐以消导。取穴:肥三针、太冲、梁丘。 操作:针用泻法,不灸。得气后,接电针仪,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每5分钟加大刺激量1次 2、脾虚不运 症状:肥胖雍肿,神疲乏力,身体困重,胸闷脘胀,四肢轻度浮肿,晨轻暮重,劳累后明显,饮食如常或偏少,既往多有暴饮暴食史,小便不利,便溏或便秘,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 治法:健脾益气,渗利水湿。 取穴:肥三针、脾俞、胃俞、气海。 操作:针用平补平泻,可灸。得气后,可
4、用温和灸20~30分钟。JEd-F@ 3、痰浊内盛 症状:形盛体胖,身体重着,肢体困倦,胸膈痞满痰涎雍盛。头晕目眩,呕不欲食干口而不欲饮,嗜食肥甘醇酒,神疲嗜卧,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取穴:肥三针、脂三针、丰隆 操作:针用泻法,可灸。得气后接电针针仪,疏密波,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每5分钟加大刺激量1次 4、脾肾阳虚 症状:形体肥胖,颜面虚浮,神疲嗜卧,气短乏力,腹胀便溏,自汗气喘,动则更甚,畏寒肢冷,,下肢浮肿,尿昼少夜频,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利水化化饮 取穴:肥三针、脂三针、脾俞、肾俞、关元、神
5、阙。 操作:针用补法,可灸。得气后,用温和灸20~30分钟。神阙不针,用大艾柱隔姜灸或隔盐灸5~7壮 5、气滞血瘀 症状:体开丰满,面色紫红或暗红,胸闷胁胀,心烦易怒,夜不能寐或夜寐不安,大便秘结,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瘀筋,脉沉弦或涩。R8I*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散结 取穴:肥三针、天枢、合谷、太冲、梁丘、血海。 操作:针用泻法,可灸。得气后,接电针仪,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每5分钟加大刺激量1次。 [按语] 针灸治疗通过对患者神经及内分泌功能的调整,一方面抑制食欲,同时抑制亢
6、进的胃肠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入;另一方面能促进能量化谢,促进脂肪分解和释放,对患者机体代谢和重要系统功能也具有较好的调整作用。据临床观察,身材较高者减肥效果较好,获得性肥胖疗效优于体质性肥胖,年轻人较老年人效好。体重下降时以腹围缩小最快、最明显。其见效最明显的指标是食欲降低,食量减少,不感饥饿。如果病人出现饥饿感,用电针法者可按压内关、丰隆。 正确使用辨证施治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手法多用泻法,早期治疗和延长治疗时间可提高疗效,故临床治疗应多注意以上方面。一般患者不宜勉强限制食量,应待治疗后食欲自行减少,每日3餐应少进食高脂高
7、糖饮食,不食零食,并进行适当体育锻炼。患者治疗期间,每晚可自行在腹部进行按摩,时间以饭后饮食基本消化时进行为佳。因饮食尚在胃中,按摩反会促进食欲的消化增加,热量吸收。而在空腹时按摩则主要作用于腹部脂肪的分解。按摩时一只手掌在下,另一只手掌在上,按顺时针方向轻揉50~100次,每晚1次。 肥三针:带脉、中脘、足三里 脂三针: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摘自《靳三针疗法》 针灸减肥配合饮食方法 通过针灸治疗可抑制亢进的食欲,同时使胃肠收缩,容积减小,能够有效解除难以忍受的饥饿感。配合控制饮食的原则是:不饿不吃,饿了再吃,不吃主食,吃青
8、菜及瘦肉,蛋类,吃到饱了即可,不吃甜食及肥肉、土豆、藕、粉条。也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及工作情况酌情掌握或遵医嘱 体针疗法 方法一: [取穴]:支沟、中渚、关元、带脉、血海、三阴交、太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