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与养生

中医药文化与养生

ID:43037102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4

中医药文化与养生_第1页
中医药文化与养生_第2页
中医药文化与养生_第3页
中医药文化与养生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文化与养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题目中医药文化与养生饮食养生学号姓名电话选课时间2014年6月周2-11-12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形成、发展、成熟与创新的不同的阶段。由于中医理论内容广泛,具有不同的内涵和思想,因此发展与创新往往交替进行的。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以显著的疗效、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诊疗方法、系统的理论体系、浩瀚的文献史料,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成为人类医学宝库的共同财富。中医理论主要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中医理论的形

2、成与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形成、发展、成熟与创新的不同的阶段。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凝聚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的理念,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如果用一张图来表示那就是“太极图”。“太极图”集中体现了阴阳和谐的价值理念,体现了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的规律。而这恰恰就是中医认识疾病、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中医养生是建立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当老百姓从“春捂秋冻”、“冬吃萝卜夏吃姜”等谚语中感受到这里面含有中医养生的道理时,就不仅对中医是亲切的,而且是感情深厚的,对它就有了高度的认同感。中医养

3、生是指通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尽终其天年的目的。中医养生其实很简单,简单到养生恰恰就是日常生活。在中医药文化中,饮食对人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说:“饮食者,人之命脉也”。古人认为,饮食能资养人的血气,人体摄入食物后,五谷之精气就充足,气血就旺盛,筋骨就强壮。人的身体之中,阴阳的运行,五行的相生,没有不是由于饮食的作用的。饮食进入人体后就会谷气充盈,谷气充盈就会血气旺盛,血气旺盛人也就精力强健了。古人还认为,脾胃是由脾禀承而产生的,一年四季也都要以胃气为根本。主身者神,养神者精,益精者气,

4、资气者食。从饮食中获得气,用气来益养精血,精血又抚养于气,气充足也就具有了神,而神气充满后,身体得到了保全,这都是相互作用的,故称食为生民之天,活人之本。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资食以存生,而不知食之有成败。百姓日用而不知,水火至近而难识,余概其如此,聊因笔墨之暇,撰《五味损益食治》篇,以启童稚,庶勤而行之,有如影响耳。”又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饮食养生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少量多餐,反对暴饮暴食我国历代养生学家都十分重视“饮食有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告诫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

5、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因为人体是一个平衡的整体,能量的贮存、转化、利用也要不断地在更新过程中保持平衡,应该做到饱中有饥,饥中有饱。吃得太饱,加重胃肠负担,对消化不利,特别在临睡前尤为不宜,能量过剩,除造成身体肥胖外,还可导致多种疾病。2.注意五味平和,勿使过偏《黄帝内经》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食物有甘、酸、苦、辛、咸五味,古人主张饮食的五味要配合得当。3.注意肉类卫生,少食肉我国养生学家历来主张饮食宜清淡,忌味重肥浓。孙思邈

6、的《千金要方》说:“厨膳勿使脯肉常盈,常令俭约为佳”,“善养性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清淡的食物,一般都有利于消化吸收,而且可防止多种疾病。多吃肉,特别是肥肉,容易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所以饮食结构以素为主,以荤为辅,荤素同食,比较合理。4.饮食要合乎时序,注意时令调和饮食滋味,要合乎时序,注意时令,以饮食养生疗疾,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和调顺四时的原则。5.饮食时精神要愉快,勿抑郁,勿动怒平静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消化功能正常进行,食前和食中保持这种情绪,对健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不同类型的人群,中医养生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就像下列谚语所说的:女性要

7、护肤,多吃山药和大豆。山药当中富含薯蓣皂苷,可刺激细胞制造脂质,能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提升肌肤保湿功能并改善体质,进而达到抗老化效果。大豆中也含有与女性荷尔蒙化学结构相似的天然物质。研究证实,山药和大豆是有效改善肤质的天然食品,特别在秋季食用,既能补肺肾之阴,又能滋润肌肤,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老人要补肺,增减衣物要适度。中医认为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如果肺气太强,容易口干舌燥、干咳、喉咙痛。老年机体调节能力差,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干咳、口渴、失眠、大便干结。所以老年人要注意补肺阴,要多食川贝炖鸭梨,多吃银耳、甘蔗、芝麻、梨、菠菜、豆浆、

8、蜂蜜、藕等。儿童要忌补,腹泻咳嗽重点防。少年儿童处于发育阶段,千万不可乱服补品,否则会引发不良反应。如服用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另外小儿秋季容易腹泻、咳嗽,当防胃肠病以及呼吸道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