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ppt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ppt

ID:4302211

大小:121.01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7-11-30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ppt_第1页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ppt_第2页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ppt_第3页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ppt_第4页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节腹痛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概述一、定义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二、历史沿革(一)病名《内经》最早提出腹痛的病名。《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二)辨证论治《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对腹痛的辨证论治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对脾胃虚寒、水湿内停证及寒邪攻冲证分别提出用附子粳米汤及大建中汤治疗等,开创了腹痛证治先河。《血证论》中曰:“血家腹痛,多是瘀血,另详瘀血门。然有气痛者,以失血之人,气先不和……宜逍遥散加姜黄、香附子、槟榔、天台乌药治之。”对腹痛辨治提出新的创见。三、范围1、腹痛是临床上极为常

2、见的一个症状,内科腹痛常见于西医学的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胃肠痉挛、不完全性肠梗阻、肠粘连、肠系膜和腹膜病变、泌尿系结石、急慢性胰腺炎、肠道寄生虫等,以腹痛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施治。2、凡外科、妇科疾病及内科疾病中的痢疾、积聚等出现的腹痛应参考相关科目及本书有关章节。病因病机一、病因1.外感时邪2.饮食不节3.情志失调4.阳气素虚外感实邪寒凝热结情志因素气滞(血瘀)饮食不节食积湿热病邪结于腹阳虚脏寒脏腑失温脉络失养腹部脏腑经络受病经脉痹阻气机淤滞不通则痛腹部经络不得舒展腹痛二、病机1、腹中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并为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冲

3、、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外邪、饮食情志等病因,皆可导致相关脏腑功能失调,使气血郁滞,脉络痹阻,不通则痛。2、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痛则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而痛。3、病理因素主要有寒凝、火郁、食积、气滞、血瘀。病理性质不外寒、热、虚、实四端。三、病因病机小结诊查要点—、诊断依据1、凡是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即为腹痛。2、注意与腹痛相关病因,脏腑经络相关的症状。3、根据性别、年龄、婚况,与饮食、情志、受凉等关系,起病经过,其它伴发症状,鉴别何腑受病,明确病理性质。二、病证鉴别1、胃痛与腹痛关系及胃处腹中,与肠相

4、连,腹相似点痛常伴有胃痛的症状,胃痛亦时有腹痛的表现;胃痛: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处,常伴有恶心、嗳气等胃病见症,腹痛: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在腹痛恶心、嗳气等见症,较少见。2.腹痛与其它内科疾病中的腹痛症状痢疾之腹痛:伴有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积聚之腹痛:以腹中包块为特征腹痛病证:以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内科腹痛:常先发热后腹痛,(先热后痛)疼痛一般不剧,痛无定处,压痛不显;外科腹痛:多后发热,(先痛后热)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压痛明显,见腹痛拒按,腹肌紧张等;妇科腹痛:多在小腹,与经、带、胎、产有关,3.腹痛与外科、妇科腹痛三、相关检查1、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

5、胞比例增高,提示有感染存在;2、血、尿淀粉酶检查升高多提示急慢性胰腺炎存在;3、电子胃镜、肠镜,腹腔镜,消化道钡餐,B超,腹部X线(全消化道钡餐、腹部平片、腹部透视等)等有助于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4、必要时可行腹部CT检查以排除外科、妇科疾病以及腹部占位性病变;5、胃肠道压力测定有助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的诊断。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l.辨腹痛性质寒痛:腹痛拘急,疼痛暴作,痛无间断,坚满急痛,遇冷痛剧,得热则减;热痛:痛在脐腹,痛处有热感,时轻时重,得凉痛减者;气滞:腹痛时轻时重,痛处不定,攻冲作痛,嗳气或矢气则胀痛减轻;血瘀:少腹刺痛,痛无休止,痛处不移,痛处拒按,经常夜间加

6、剧;伤食:因饮食不慎,脘腹胀痛,嗳气频作,嗳后稍舒,痛甚欲便,便后痛减;暴痛多实,伴腹胀,呕逆,拒按等;久痛多虚,痛势绵绵,喜揉喜按。2.辨腹痛部位胁腹、少腹痛多属肝经病证;脐以上大腹疼痛,多为脾胃病证;脐以下小腹痛多属膀胱及大小肠病证。二、治疗原则1、治疗腹痛多以“通”字立法,应根据辨证的虚实寒热,在气在血,确立相应治法。2、在通法的基础上,结合审证求因,标本兼治。属实证者,重在祛邪疏导;对虚痛,应温中补虚,·益气养血,不可滥施攻下。3、对于久痛入络,绵绵不愈之腹痛,可采取辛润活血通络之法。三、证治分类l.寒邪内阻证主证:腹痛拘急,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口淡不渴,形寒肢冷;

7、兼证:小便清长,大便清稀或秘结;舌脉: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证机概要:寒邪凝滞,中阳被遏,脉络痹阻。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2.湿热壅滞证主证:腹痛拒按,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潮热汗出;兼证:小便短黄;舌脉: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证机概要: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方药:大承气汤加减。3.饮食积滞证主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呕恶,痛而欲泻,泻后痛减;兼证:或大便秘结;舌脉:舌苔厚腻,脉滑。证机概要:食滞内停,运化失司,胃肠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