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021128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4
《[精品]高职院校互动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互动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高职院校互动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互动教学一直是大专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对于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高职课程来讲,互动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实践教学理念。然而互动教学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分析成因、提出对策,为互动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关键词:互动教学;问题;对策高职院校属于高等教育阶段,它具备普通高校的基本功能: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但市于其职业院校的特殊性,其所培养的学生职业性
2、更强,这也决定其口常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更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故而互动教学一直是大专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然而,在互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将会对教学、甚至师生关系产生不良影响。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正是本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互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教师垄断互动教学的过程互动教学原本应是一个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平等参与,相互协作,进而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
3、师掌握教学资源,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即使进行互动教学,教师也会预先定好互动的内容,方式或方法,甚至互动的对象,教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从属地位。师生地位的不平等决定着两者间无法真正的互动。在互动过程屮,教师是积极主动的,学生是消极被动的。教师凭着个人喜好,把预先准备好的任务抛给学生,自己并未参与其中,而是担任“监工”角色,监督学生去完成自己交代的任务。而学生则被动接受和完成任务,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很低,教学效率低下。这种“互动”教学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别无二致,仍是教师中心
4、模式。2、互动教学流于形式在实践中,很多教师互动教学时往往流于形式,互动深度和广度不够。具体表现在:一是问题设计不科学,互动教学退化为“满堂灌”。有些教师认为,设计的问题越多,学生参与度就越高,互动教学效果就越好。事实却是,由于教师设计了大量问题,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在问题上,学生有大量问题要问,教师有大量问题要答,互动教学莫名的假旗息鼓,而传统的“满堂灌”乂重新回归课堂。另外有些教师设计问题时,大部分属于封闭性问题,只有少数几个属于开放性问题。这就意味着绝大部分问题都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只有一小部分
5、留给学生去思考,学生参与度不高,互动效果不佳,互动的结果仍然回归到“满堂灌”O二是互动缺乏广度。很多教师在互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与单个学生个体互动的方式,或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互动没有广度,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乂或者在互动内容上缺乏广度,互动内容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安排,课堂互动更像是节目彩排,人物和事件都已确定或者能预测出來,师生围绕一个点打转转,互动效果大打折扣。3、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机会不均等课堂提问是教学反馈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师生互动的基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教师在教学
6、过程屮应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从思维深度、广度上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可在现实中,课堂提问往往成为课堂公平的“刽子手”。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机会并不均等,大部分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将提问集中于优等生身上,课堂成为了教师和少数优等生的“talkshow”,这必将严重挫伤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二、对互动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1、传统“教师中心”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儿千年來,我国奉行“尊师重道”的传统,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很受尊崇
7、,其地位高高在上,不肯走下讲台和学生互动。教师中心论和应试教育都过分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认为学生是无知个体,只有在教师牵引下才能有所进步,教师在教育生活中只考虑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很少注意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教学过程屮学生的心理活动,不善于调动学半学习的积极性,把维持课堂纪律放在重要位置上,不注意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注重学生获得知识而不注意能力培养和良好人格的形成。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人成了教育的手段,外在的工具价值压倒了内在的理性价值,受教育的目的在于取得好分数,找到好工
8、作,教育本质目的被异化。2、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师生间的沟通,特别是情感沟通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师生增进理解,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也是增进师生情感的源泉。然而有些教师并未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上。他们忙科研,忙职称,下课就溜,学生很难再见到教师。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仅限于课堂。有的教师并非真心喜欢学生,而只是为了糊口拿工资才从事这个职业。或有的老师特别“偏爱”,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到少数优等生身上,而对落后生基本是漠不关心,不闻不问,不管他们的心理变化和情感纶活,…味责怪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