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020109
大小:136.57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9-24
《[本科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设计论文题目关于《红楼梦》中“死亡”委婉语的文化解读作者梁薇指导教师孙艳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08级02班完成日期:2010年12月_10_日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开题报告姓名梁薇班级08级2班开题时间2010年10月25日指导教师孙艳职称教授所属教研室语言教研室论文题目关于《红楼梦》中“死亡”委婉语的文化解读-、选题缘起与可行性论证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许多语言禁忌,人类出于种种避讳和礼貌心理,大多使用比较柔和间接的委婉语来代替不宜直说的事。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
2、的一种语言现象,委婉语的使用与人类当时所处的社会文化制度坏境息息相关,它可以从侧面折射出人类的意识形态、审美心理以及文化品格,深刻反映出民族的社会心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在语言禁忌小,最常见的莫过于对“死亡”的禁忌。人们总是会对死亡感到沮丧、伤感。所以在谈论死亡时尽力净化“死”所带来的损害性的情感联想,避免正面接触这一主题,减少自己与他人情感上的对立,人们不直接谈及死亡,而采用含蓄、婉转的方式来表达此意思,这有利于调节人们的心理状态,缓和气氛。即尽力净化“死”所带來的损害性的情感。汉民族是一
3、个古老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有其独特的交际功能,蕴涵着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汉民族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儒家而传统文化中一个突出的思想就是“中庸”,语言表述力求避俗求雅、委婉含蓄,因此人们对言语中最大的忌讳“死亡”的表意,就更多地采用了委婉语表达方式。著名文学家曹雪芹所撰的《红楼梦》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中的委婉语丰富多样,折射出屮国文化的斑斓色彩。作为屮国古代语言到现代语言过渡的语言标本,它是一部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著,其中对“
4、死亡”的表述更是委婉语表达的典范。《红楼梦》被称为中国最伟大的古典小说,魅力之一就在于其让人肝肠寸断的悲剧性,而生命的消逝就是最重要的悲剧因素之一。作品通篇贯穿着死亡的悲剧气氛,涉及到死亡之处数不胜数,关于“死亡”的语汇也是极其丰富多彩,绝大多数都是以委婉语含蓄的表达形式出现,而不同的人物身份、社会地位、年龄辈分、社会关系、场合不同,对“死亡”这一概念的表达都各有不同,从而构成了《红楼梦》语言艺术的亮点这些“死亡”委婉语的产生都与封建伦理等级制度、传统宗教审美观以及个人的情感态度密切相关,其中包含着深刻的
5、文化内涵。《红楼梦》作为一部皇皇巨著,从各个方面、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的著作不计英数,然就其屮有关“死亡”的委婉语进行系统研究的论述却不多见。本文总结了《红楼梦》中的有关“死亡”的委婉语语料,并尝试从封建等级观、封建伦理观、宗教审美观、情感价值观这四个侧面中的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文化解读。通过对《红楼梦》中“死亡”委婉语的罗列和分析,进一步认识和常握委婉语的使用规律,以期深刻挖掘《红楼梦》的语言艺术魅力,揭示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文化内涵,并对当代语言学中委婉语的应用研究提供借鉴。二、论文基本框架一、委婉语概
6、述二、《红楼梦》“死亡”委婉语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一)封建等级观(二)封建伦理观(三)宗教审美观(四)情感价值观三、结语三、主要参考文献(1)陈辉《“死”的委婉,“死”的文化》,《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7月第27卷第4期(2)硫志强《“死亡”代语及其文化意蕴》,《汉语学习X1998年5期(总第107期)(3〕温丽《汉语屮的“死亡”委婉语》,《文化研究》,200&08(上旬刊)〔4〕顾维勇《汉语文化中“死”的表达及其英译》,《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年11月第21卷第11期(5)包丽虹《汉语死亡委
7、婉语之文化成因探》,《内蒙古大学学报》,2000年6月第32卷增刊(6)庞兆勋《古汉语中关于“死”的委婉语的类型及文化意蕴》,《韶关学院学报》,2008年2月第29卷第2期(7)许智银《古汉语委婉修辞的文化意蕴》,《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11月第33卷第6期〔8)吴锋针《从委婉语“死”的各种表达形式看中英文化差异》,《台州学院学报》,2003年2月第25卷第1期⑼张叉《从汉英“死亡”语看中英社会文化》,《川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5月第12卷第2期〔10)黎昌抱吴锋针《英汉“死亡”委婉语对比研
8、究》,《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3月第13卷第1期(11)胡元群《隐喻理论视角下的英汉“死亡”委婉语研允》,《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02期(12)曹玲《〈红楼梦〉汉、英版本中“死亡”的委婉语的对比分析》,《湖北教育报》,2006年6月23卷06期(13)李坤《〈红楼梦〉死亡委婉语及其英译》,《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7月第10卷第4期(14)曹雪芹高鹊《红楼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指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