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教学设计 (2)

《清明》教学设计 (2)

ID:43017211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5

《清明》教学设计 (2)_第1页
《清明》教学设计 (2)_第2页
《清明》教学设计 (2)_第3页
《清明》教学设计 (2)_第4页
资源描述:

《《清明》教学设计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清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过程与方法: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可能在很早的时候就读到过杜牧的《清明》有谁能来背诵一下。(请同学背诵此诗)这首诗可谓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那么有哪位同学能来解

2、释一下这首诗呢?(学生来讲自己对此首诗的理解。自己也谈谈对这首诗的初步理解,并结合鉴赏词典来解释这首诗)我们刚才谈了我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好象这首诗已经没有什么疑难的问题了,因为这首诗本身就很通俗易懂,而且历来的解释也很多,而且基本都统一。那么,其中真得是把所有的问题都搞清了,其中有没有我们所忽略的东西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周汝昌的〈〈浅说一首〈清明〉绝句〉〉看看对这首诗有什么新的理解?二、分析课文第一、二段请同学朗读课文一、二两段,思考在这两段中,作者有没有展开对这首诗的解释?通过朗读,我们发现作者

3、在这两段中,没有在赏析〈〈清明〉〉那么这两段作者主要是在交代什么内容呢?明确:第一段主要介绍了杜牧在中国诗歌史中的重要地位,他是与杜甫齐名,人称“小杜”,杜牧是晚唐时期最为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通俗清新,流传甚广,有名的象〈〈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做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等等。对于分析这样一位伟大诗人的伟大作品,作者在标题中用了“浅说”,用了一种谦虚和委婉的说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我们今天

4、要说的〈〈清明〉〉也是杜牧的代表作,谁能说说清明时节的气候特点啊?(学生各抒己见),那么杜牧所处的清明是如何的呢?请在课文找出相应的句子来。明确:“虽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但正值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这样写的好处是能让读者进入到一千多年前的诗人创作诗歌时的一种特定情境中,也只有在那样的清境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这首诗。三、分析四个重要词语从课文的第三段开始赏析这首诗,作者赏析这首诗是从何入手的,是一句句分析还是抓住了几个重点的词语?明确:作者抓住了重点的词语。哪几个?“纷纷”“

5、断魂”“遥”“杏花村”1、“纷纷”我们对“纷纷”这个词的一般理解是怎样的?明确:“纷纷”常用在形容气候中,用在下雪的气候中,指的是雪下得大,比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形容雪下得大,就用了“纷纷”。但在春雨的气候中,却是形容雨下得细小。“雨纷纷”写出了清明雨的特点和精神。象征了春雨细而缠绵,凄迷而又美丽。在这里,作者认为除了这一层的理解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含义呢?明确:不但景色凄迷美丽,也是行人在当时环境中孤寂心情的体现。对于这种理解作者的根据是什么?为什么“纷纷”不但是写雨也写人的心情呢?明确

6、:证据就在第二句诗中的“路上行人欲断魂”中的断魂二字。2、“断魂”“断魂”是什么意思?找出作者对“断魂”的理解。明确:“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为什么人会在春雨中容易“断魂”呢?明确:因为春雨纷纷,容易使那些感情丰富的人产生联想。景与自己的心情互相交融。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再碰上阴雨绵绵的天气,更加容易使人陷入哀伤之中。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诗的第一、二句是相互结合的。第一句是景而第二句

7、是情。景中有情,情中现景,情景交融。这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特点,一种胜境。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就象作者在文中所说的“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作者对“纷纷”的理解,比较新颖独特,也是大多数读者所没有想到的,一时也很难理解和接受。作者将诗歌前后结合,总体找寻依据和理由,使观点更为全面准确,更具有说服了,令人更容易接受。3、“遥”既然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断魂”的,那么他有没有想到一个排遣的方法呢?明确:有,那就是古人常用的用酒来消愁。

8、所以就有了第三、四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里没有诗人与回答人的对话的声音,完全用一个动作“遥指”来代替,虽无声,但却蕴涵着声,无声胜有声。“遥”我们一般的理解是“遥远”,这里作者认为是“遥远”的意思吗?明确:作者认为不一定就是“遥远”。而是说明一种不远不近,若隐若现。这让人们想到诗人真得能找到消愁的地方吗?也许近在咫尺,马上可以寻到解脱,也有可能是“遥不可及”只是一种虚幻。这个“遥”字之所以这样理解也是由于受到前面两句的影响,同样与前两句诗人的心情结合起来。看似与前二句不着边,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