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教学设计2-1-2-3-4-5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2-1-2-3-4-5

ID:43016592

大小:3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5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2-1-2-3-4-5_第1页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2-1-2-3-4-5_第2页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2-1-2-3-4-5_第3页
资源描述: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2-1-2-3-4-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掌握本课生字,理解“似有情”、“潺湲”、“潋滟”、“空濛”、“相宜”等词在诗中意思。2.过程与方法:理解古诗内容,背诵古诗;理解重点词句,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诗的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与作者共鸣,产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诗句的美感,理解诗意。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2.引导学生由景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渗透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事物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道理这种写作手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

2、关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直接切入课题,简介作者。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在诗方面,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二、明确诗意1.板书古诗,学生自由读诗,认识字词。2.反复吟诗,体会诗意。溪水本无情,但我入山这三天里,这溪水像有意似地一直在自己的侧畔同行。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三、感悟诗情1.本诗最关键的想要

3、表达的是哪个词?(有情)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有情”?(同行、分头、惜别)3.很显然,作者把“水”看成什么?(友人)4.小结: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由于温庭筠对异地漂泊深有体验,对朋友间的情谊分外珍重,看到这条溪水,从平凡景象中发现美,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这里,与其说是客观事物的诗意美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化无情为有情,关键是诗人自己有情。四、品味诗韵1.老师示范选曲配唱。2.学生咏诗,体会韵味。五、拓展延伸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体会诗人的以山为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

4、有敬亭山。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觉得西湖美吗?(课件出示西湖图片。)面对西湖的山光水色,我们只感到语言的贫乏,可古时候的诗人们,却能用寥寥数语勾勒出西湖的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教师板书课题。)二、背景介绍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学生交流,教师补充、总结: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2.解题。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功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

5、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现在,你明白题目的意思了吗?3.过渡:900多年来,此诗妇孺皆能成诵,成为咏西湖诗中的名篇,为什么人们最喜欢这首诗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吧。三、理解诗意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读,纠正字音及不恰当的停顿。3.学生自读、质疑,将不懂的词、句标出。4.词语注释。(1)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2)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3)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4)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5.学生自读感悟。鼓励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诗文大意。晴天

6、,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四、深入感悟1.从前两句诗文中,你感受到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提示:领略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特的,理解“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2.体会作者看到这般美景的心情。指导学生朗读,建议放慢语速去读。3.过渡:西湖晴天、雨天都如此美丽,不禁使作者想起古代的一个美女西施,发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的感慨。4.为什么作者拿西施来比西湖呢?(学生可能首先会想到两者都有个“西”字,更要引导学生理解两者都具有的自然之美:西施无论是化淡妆穿素衣,还是涂浓妆穿锦衣,总是美丽迷人。西湖无论是晴天的波光荡漾,还是雨天的迷蒙山色,都让人流连忘返。还有西施是古代春秋时期的越国人。那时越国的地域与后来及现在所称的“浙江”的地域大致相当。杭州及西湖正处在西施的故乡一带。苏轼在杭州就很自然地想到著名的古代美女西施,并拿她来与西湖相比。)5.因为这巧妙的比喻,使这两句诗成为传世名句;也因为这传神的比喻,使“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