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隐之我见

陶渊明归隐之我见

ID:43011665

大小:16.0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4

陶渊明归隐之我见_第1页
陶渊明归隐之我见_第2页
陶渊明归隐之我见_第3页
资源描述:

《陶渊明归隐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陶渊明归隐之我见——阐释学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这次学习,我听了富霄菱老师的《阐释学与初中文学作品解读》,又仔细拜读了讲稿,学习了课程。认识到“理解”作品必须要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了解历史传统对理解的影响;理解作者原文与读者自我理解之间的关联。初中新人教版共有陶渊明作品四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归园田居(三)》、《饮酒》。对陶渊明辞官归隐常见的一个观点:是因为他清高而看不起污浊的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去过他的田园生活,形象是那样的“高大上”。真是这样吗?我依据《阐释学与初中文学作品解读》的理论,仔细研读了陶渊明的作品,结合当今现实和自身生活经验,我觉得不然。我认为陶渊

2、明归隐的真正原因大致可以归纳如下:一、        从小没有培养出迎合世俗的本性,为官的素质。“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年幼时,家境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都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他的个性、修养都有“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外祖父孟嘉之遗风。这种秉性,适合官职已到一定程度之人,它有助于建功立业,大刀阔斧的推进工作。但对于从基层做起的人,这反而是致命的性格弱点。秉性于此,小时又没耳濡目染官场运作,故而入官场如“在樊笼里”。从小生活在底层,自由、散漫已成习惯,难以改变,加之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

3、潜传》。二、        官场韬晦、沉稳不够。韬晦、沉稳是最重要的为官性格,学会韬晦智慧的奥妙,我们才能达到“用晦如明”的境界。“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的择人噬人处。”而陶渊明过于锋芒毕露,陶渊明在入幕刘裕后不久,看到刘裕为翦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官职,使他感到失望。“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紧接着就辞退隐居。三、“大济苍生”无策。陶渊明是大诗人,沉醉于读书作诗,作品几乎皆为“田园风”、“咏怀诗”和“饮酒诗”,而且晚年作品较多。他有“济苍生”的想法

4、,却没有“济苍生”的才华。他曾任江州祭酒,做过主簿,做过荆州属吏,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彭泽县令。这么多的任职,为何没有留下有关经济、军事方面的只言片语?就似现在公司招工一样,空有文凭而没有技能才干之人是干不好或干不下来工作的。他的写作只能是兴趣爱好,不能作为任职的专业知识。所以当官如坐针毡,只好辞官归田。就连归隐后种地也不能自给。有那么多的地(十余亩),还靠他人接济为生,这应该说明陶渊明只会弄文着墨,其他一概不在行!四、        醉酒成性,不思正事。陶渊明当上彭泽县令后,“公田之列,足以为酒”,上任后即下令把300亩公田全部种成酿酒的秫谷,以保证常有酒喝,他曾私下

5、对人说:“能让我常醉于酒,平生之原足矣。”“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携幼入室,有酒盈樽。”……《饮酒》共二十多首。他的老朋友颜廷之任太守时,见他生活无着,给他留下两万钱(古代钱币),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于家人生计于不顾。“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他的嗜酒如命,毫无责任感。一点责任感都没有的人怎么能干成事?从这点来看,陶渊明的归隐,实则也为一种逃避。总之,陶渊明委实不适合在官场里混。他不是不想做官,而是做不好官;不是他不想做个有成绩的官,而是他做不出成绩来;不是不想为五斗米折腰,而是想弯腰,但弯腰也需要本事——心理素质。强弯太生硬,太吃力。九泉下的老陶,你穿越到当今社会体验一下,或许

6、会悟到一丝真谛。(柳四供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