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ID:43010580

大小:23.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_第1页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_第2页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_第3页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_第4页
资源描述: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摘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综合衡量区域人口、资源、环境是否协调、经济发展是否可持续的重要方式。通过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判模型评估电白区生态环境承载的基本状况,对制约电白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5年电白区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及效率三个准则层承载力值分别为0.3,0.32,0.84,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承载力与效率承载力间存在较大差距。考虑到全区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有序发展,建议必须加强对当地自然资源尤其是森林、耕地等的保护,优化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水平。  1前言  资源环境承载

2、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资源结构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区域环境功能仍具有维持其稳态效应能力的条件下,区域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对资源开发强度与环境承载力之间是否协调进行判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综合衡量人口、资源、环境是否协调、经济发展是否可持续,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通过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判模型评估电白区生态环境承载的基本状况,对制约电白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的目的是为建设用地供给的空间配置和社会生产力的布局提供科学依据。2研

3、究区概况  电白区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茂名市东南部,粤西地区的东部,东经110°54′-111°29′、北纬21°22′-21°59′。东部以儒洞河与阳西县为界,东北部与阳春县相邻,西北至北部与高州市接壤,西至西南部与茂南区、茂港区毗连,东南濒临辽阔的南海。电白区海岸线长约220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2014年2月,国务院同意调整茂名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茂港区和电白县,设立茂名市电白区,原茂港区并入电白区成立新的电白区。  3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3.1评价指标体系  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由资源承载力与环境承载力构成,遵循综合性、可操作性、可

4、比性、区域性等原则,根据区域资源状况、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等方面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密切相关因素,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效率五个方面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资源环境合并为资源环境子系统,将社会、经济合并为社会经济子系统,效率单独为一个子系统。本次评价通过专家咨询并借鉴国际国内权威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指标值确定各单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值,见表1。  3.2评价方法  常用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有多目标决策分析法、系统动力学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常规趋势方法和背景分析法等。多指标综合评价中因子权重的确定是评价过程的重要环节,本次评价采

5、用主观赋权法确定各因子权重。根据模糊系统分析的相对隶属理论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进行集成,得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其计算过程如下:  第一步,计算单指标的可承载隶属度  第三步,计算整个系统的可承载隶属度,即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  3.3评价结果  电白区2015年各个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数值见表2。  在资源环境子系统中,人均水资源量,人均森林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三个因素层的可承载程度均为0,属不可承载范围:人均废污水排放量和一般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可承载程度均为1,属理想可承载范围。综上,其资源环境子系统的可承载程度为03,属可承载的临

6、界点,亟需充分利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在保持补偿性资源可承载能力的同时提高消耗性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对消耗性资源的保护力度。  在社会经济子系统中,人均GDP及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两个因素层的可承载程度分别为0.18,0.62,0.49,均属可承载范围。综上,其社会经济环境子系统的可承载程度为0.32,略高于可承载临界点,为一般可承载范围。因此,电白区社会经济环境资源承载力亟待提高,需要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对人民生活保障的支出及城市环境建设力度。  在效率子系统中,除人均用水量因素层属一般可承载程度,未达到理想可承载程度外,人均城?l居民点建设用地面

7、积,地均GDP两个因素层的可承载程度均为l,达到理想可承载范围。其系统可承载程度为0.84,在三个准侧层系统中最大,达到良好可承载范围,情况较为乐观。  结论:2015年,电白区资源环境承载状况的综合评估指数为0.47,处于一般可承载范畴,总体资源环境承载力属中等水平,资源环境承载形势不容乐观。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及效率三个准则层承载力值分别为03,0.32,0.84,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承载力与效率承载力间存在较大差距。考虑到全区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有序发展,建议必须加强对当地自然资源尤其是森林、耕地等的保护,优化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

8、集约水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