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363514
大小:3.70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8-01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培训汇报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舜土规划顾问有限公司2015年3月19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二、评价方法一、概念四、案例分析三、应用方向一、概念承载力提出最初是与生态学密切相关,指“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某种生物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1921年,美国学者将此概念应用于人类承载力的研究,指“某一地区的食物资源确定该地区的人口容纳量”。发展很多领域和部门均开始沿用承载力的概念用于自身的研究,耕地人口承载力、森林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交通环境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旅游环境承载力等概念或研究范畴逐渐涌现。用来描述区域系统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最大承受能力。产生新概念“承载力”与城市研究
2、自然地结合,成为生态学、城市规划、经济学等多学科研究热点,同时诞生出土地负载力、社会承载力、城市安全承载力、城市承载力、城市综合承载力等新型概念。一、概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承载力的概念和意义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目前对于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仅关注自然资源禀赋,还应当考虑人类发展需求和人类对区域环境施加的影响,即考虑承载力的综合性。资源环境承载力:在一定时期和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资源结构符合持续发展需要、区域环境功能仍具有维持其稳态效应能力的条件下,区域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二、评价方法三、应用方向一、概念四、案例分析二
3、、评价方法单要素评价综合指标体系评价中原城市群城市承载力研究中土地、水资源、交通和环境要素承载力指标,建立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秦成,王红旗等构建了包含人口密度、人均水资源量、人均耕地面积、水土协调度、水环境纳污能力、环境用水率、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等指标的泉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封志明等研究采用区域粮食生产力所能供养的人口规模来度量,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承载指数模型,揭示区域现实人口数量与土地资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中国科协组织开展了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就土地资源、水资源、交通和环境的承载状态进行单要素评价
4、;综合指标体系考虑的指标更为全面;单要素评价认为利用了承载力评价中的短板效应,评价方法快捷、数据易于获取,结果便于区域间比较,应用方便;观点二、评价方法生态环境生态足迹评价法指数评价法能值分析法系统动力学多目标优化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资源环境综合生态足迹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指数评价法能值分析法、系统动力学、多目标优化模型等水资源模糊综合评价法系统动力学多目标优化模型主成分分析法指数评价法生态足迹、熵值法、层析分析法、灰色系统理论、神经网络等土地资源生态足迹评价法指数评价法(土地承载指数模型)层次分析法灰色系统理论、模糊综合评价法、因子分析法等资源综合生态足迹相
5、对承载力模型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多目标综合评价法、系统动力学模型、因子分析法等环境综合层次分析法指数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生态足迹、多目标优化模型、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二、评价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英国科学家马.斯莱塞(MalcomSleeser)等人运用该方法建立了人口资源与发展之间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即ECCO(EnhancementofCarryingCapacityOptions)模型,进行承载能力综合计量。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按照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建立的模型,借助计算机模拟可以用于定性与定量地研究系统问题。通常通过一阶微分方程组来反映系统各个模块变量之间的因
6、果反馈关系.模型所考虑的是整个系统的最佳目标,强调大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的协调和大系统的综合。因此,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把握系统中众多因子的相互关系,分析系统结构,明确系统因素间的关联作用,通过因果反馈图和系统流图,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发展战略实现对系统结构、功能乃至发展趋势模拟和预测。二、评价方法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2000年黄宁生等提出了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传统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主要包括:综合承载力,相对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承载力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二、评价方法生态足迹法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Rees和其学生Wackernagel在1992
7、年提出,并在1996年由Wackernagel进一步完善。首先,测算被评价地区的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指任何已知人口(一个城市、地区或国家)生产其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其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面积(包括陆地和水域)。两个基本假设:(1)人类能够确定其自身所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及其产生的废弃物;(2)这些资源和废弃物大部分能够被转换成相应的生物生产性面积。其中,EF为总的生态足迹;N为被评价地区的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j为生物生产性土地的类型,该方法将地球表面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分为6大类:耕地、草地、森林、化石能源用地、建筑用地和海洋;i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