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个新教育的追梦人

我要做个新教育的追梦人

ID:43004558

大小:30.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4

我要做个新教育的追梦人_第1页
我要做个新教育的追梦人_第2页
我要做个新教育的追梦人_第3页
资源描述:

《我要做个新教育的追梦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要做个新教育的追梦人——读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有感去年上半年我校为每位老师购置了一本书《新教育之梦》,我下半年才调来工作。朱教授的书,我是爱读的!他倡导的“新教育”、开通的网站“新教育在线”,我都是忠实的追随者。这么一本好书,大家一起读,多好啊!可是我还没有,正感觉郁闷呢,办公室人员给我找了一本,太棒了!用了一周多的时间读完了一遍,这真是一本值得我们去细细品位、深入体会的好书!为了更好地消化书中要旨,前一段时间,我又读了一遍。朱教授对教育的赤诚、对未来的教育事业的信心让我感动。不是说大话,自从踏上了教育事业

2、这趟列车,我时刻警醒自己:我一定要执着于自己的教育梦想!读完了朱教授的《新教育之梦》我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我要做一个新教育的追梦人!朱教授在书中向我们描述了自己理想中的学校教育: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每一个“理想”的阐述都令我怦然心动,自己在做梦的年代也曾经这样想过啊!“教育是神圣而崇高的,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教育的使命让人从无知走向睿智,从幼稚走向成熟,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逐步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教育需要激情

3、,需要全身心投入与无私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持久探索;激情、诗意、机智、活力、恒心的源头活水是崇高理想。理想也是神圣而崇高的,理想是行动的动力,理想是人与动物的界限,理想使人成为世间万物之灵,理想是伟大与平庸的分野,理想使人与众不同。理想产生激情,激情使理想的主旋律铿锵有力;理想产生诗意,诗意使理想的色调板光彩照人;理想产生机智,机智使理想的追求充满智慧的美感;理想产

4、生活力,活力使理想的实现拥有了源泉;理想产生恒心,恒心使理想的探索成为快乐的进程;激情、诗意、机智、活力、恒心使理想变为美好的现实”!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认识、有这样的梦想,朱教授才会去身体力行,开辟“教育在线”,倡导“新教育实验”。是的,我们的教育需要梦想、需要改变!因为现在自己也步入了“领导”的行列,所以格外关注朱教授对理想校长的阐述。他说:“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校长;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珍惜学校的名誉胜过爱护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生命的校长;理想的校长,

5、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自己人生理想和办学理念,具有独特办学风格的校长;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校长;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善于协调上下左右关系,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以促进学校发展的校长;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并能成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出色的组织者和身体力行者的校长;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给教师创造一个辉煌的舞台,善于让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的校长;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使学校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的校长。”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6、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校长是一校之魂,校长应该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校长应该珍爱学校名誉,校长应该胸怀高远,校长应该……应该的太多了,因为我们关乎一域教育的发展、关乎万千家庭的幸福、关乎几代人的前途命运……责任太重大了,没有献身精神,就不要去做校长了!读了两遍《新教育之梦》,我还得说说新教育实验。这是一群教育理想主义者的追求:想让师生们都“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现阶段,这一追求主要体现在新教育人力图实现的“四个改变”上: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

7、而实现这四个改变的方法与途径,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六大行动”。朱教授在《新教育之梦》附录一里写到:经过讨论、研究与探索,我们的新教育实验归纳为六大行动计划,即营造书香校园、同写教育笔记、聆听窗外声音、强化双语应用、建设数码社区、创设特色学校。我做了一下归纳:(一)营造书香校园是通过建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朱永新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阅

8、读是教育的最重要的活动,新教育将“营造书香校园”列于六大行动之首,并已经将它细化为若干具体的子项目,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年级、性格与性别的学生,不同水平与学科的教师分别该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二)师生共写随笔是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提倡师生共写随笔,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发表与出版,但客观上实验老师已经发表与出版了大量的文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