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008047
大小:10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5
《教育追梦人的幸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育追梦人的幸福 为什么目前教师们普遍觉得不幸福?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哪里去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没有幸福的教师,就不会有幸福的学生;更加在于,只要是人,要么真正幸福,要么一点儿也不幸福。但往往小我的满足感遮蔽了生命本体喜悦层面的幸福感,而意识不到这一点。教师是和生命互动的群体,只要没有体验到本体喜悦层面的幸福,通常会更敏锐地感受到不幸福。不少仅仅为营生开始当教师的人们,一旦体验到与生命互动本体层面的喜悦,就会深深拥有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我们并不排除奖惩驱动带来的满足,幸福感需要必要的衣食无忧。但是,
2、作为教师,更要关心深层的本体喜悦――这是笔者在引发教师心灵智慧的叙事探究研究中,多年聆听教师心声后形成的深切体验。 习近平主席在刚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提到中国梦就是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兴国强国的灵魂,是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本文谨借北京中关村三小的案例,诠释教育追梦人的幸福感。 一、幸福源于追梦人的教育境界7 就像在许多优秀学校的教师群体中所感受的
3、一样,越是能够享受生命教育过程的教师,越是拥有淡定超越的教育境界,也就越是能够紧紧贴近学生的心灵,获得心灵感应心灵的教育幸福。 “大家成就大家”、“大家庭滋养大气度”是中关村三小刘可欣校长的办学理念。首次结缘,是2012年11月16日出席“大家三小”核心团队阅读帕尔默《教学勇气》的读书分享活动。让我吃惊的是,“大家”第一次的阅读分享,就聚焦到直达心灵的“恐惧”一词上,而我作为译者,从2005年到2009年整整五年,才意识到“直面恐惧”对于回归心灵和谐的非凡意义。事实上,在我2010年出版的《心灵的觉醒:理解
4、教师叙事探究》那本书中,直到最后我才清醒过来,非得专门写一节“穿越恐惧回归爱”。教师们为何对于深涉心灵的恐惧如此敏感?这是因为,坦对恐惧意味着有定力穿越恐惧,不断自觉地复归内心祥和,才能优雅地成就学生生命无限的灿烂。幸福就渗透在其中。 教育追梦人的幸福之源,是一种境界,也是回归简单――紧紧贴近学生的心灵。还曾有幸出席“大家三小”的年度发展论坛。何凤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充满爱心、充盈教育幸福的带班体验。从学生的表情洞悉其心灵,开导其忧郁困扰,引导学生体验“追求卓越成功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到敏锐洞察和精心策划系
5、列主题班会和家长会,到引导学生沉浸名家名作红书累计637万多字的阅读,这些细数无尽的教育细节,把“大家风范”沉淀成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DNA,弥散成家校社区怡情养心的空气。这其中无一不满溢何老师的爱心、智慧和幸福。而畅通不竭的爱和智慧的源头,是何老师开篇诗体现的生命境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所有教育追梦人活出的生命境界。7 何老师在论坛中最发人深省的问题是,孩子们在读《红岩》等红书中确实心灵受到震撼,教育收获斐然。红书也曾经养育她自己的灵魂。但是,很多人会
6、问:这个年代还读为革命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红书?我当时的理解是,在学生阅读名著系列基础上读红书和仅仅只读红书意义绝然不同。而红书之所以能唤醒人的精神正能量,刘可欣校长的话一语中的:“教育要有信仰。”“大家三小”汇聚的教育追梦人,不正是具有超越性的教育理想和境界吗?中华漫漫复兴梦,历经几代人的奋斗,要修复现代化断裂,舒缓政治经济双转型压力,不也极其需要复苏先驱奋斗初衷的崇高理想,用“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能量吗? 正是把教育信仰悄然转化的学校领导艺术,让“小即是美”的智慧、活出生命境界、贴近学生心灵的坦诚分享,
7、把全校教师推到主人位置,一个故事自然激活另一个故事,不经意涵养出“大家成就大家”的气度,呈现出“大家气象”和你我他汇聚的精彩纷呈的“大家智慧”。生动展现教育追梦人的幸福,来自心中装满学生成长需要的境界。 二、教育追梦人幸福的生命奥妙 我们通常会困惑,教育追梦人的幸福会不会是空中楼阁?远离现实太理想,会不会误导我们的孩子离现实太远?要回答这些困惑,需要回答,伟大的心灵何以能够产生?滋养教育追梦人本体幸福的生命源头是什么? 2012年有幸聆听“大家三小”特级教师池昌斌先生的传奇体验,带来一种拨云见日的豁然贯
8、通。为何脱离教师培训主流文化雕琢的乡土出身的教师,能不断给中国教师的赛课擂台带来“坦然淡定、大气精致、浑然天成的课堂状态”7,并十年创新不断?为何他会悟出教师成长是心灵修炼的朝圣过程?让他多次徒步旅行登上雪山的吸引力是什么?由此,我也会问,为何美国的贵族父母会把10多岁的孩子送到原始森林,不给带水和食物,没有床和帐篷,跟孩子相约一周后来接?难道仅仅是居安思危,为了应对未来某时的生存挑战?可能更重要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