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学生如何树立健康的性观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学生如何树立健康的性观念大学生正值青春期,如今面对黄毒渗透的电脑光盘、网络的包围,如何建立正确的性观念、性知识显得尤为重要。据悉,在眼下大学课程设置中,关于性的知识方面的课程已很少见,更不用说性观念、性道德教育了。 大学生正值青春期,如今面对黄毒渗透的电脑光盘、网络的包围,如何建立正确的性观念、性知识显得尤为重要。据悉,在眼下大学课程设置中,关于性的知识方面的课程已很少见,更不用说性观念、性道德教育了。 据首师大性健康教育中心对中国近30所大学一万名在校大学生性行为观念的调查表明,有性行为的男大学生为15.7%、女大学生为5%;赞成婚前性行为的男大学生为57%,女大学生为26.7%。
2、加上受西方性自由思潮的影响,我国目前大学生对性的看法似乎缺少中华民族传统中的含蓄。 据曾静的调查结果,目前在大学生中,独自性行为也是很普遍的。独自性行为包括性唤起、性梦、性幻想和自慰。分别有93.8%的大学生出现过性唤起,87.8%做过性梦,91.6%的人有过性幻想,74.1%有过自慰。男女生在发生率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总体看来,有99.6%的男生出现过性唤起,女生为80.9%;97.3%的男生做过性梦,女生只有66.4%;97.2%的男生有过性幻想,女生只有79.1%;81.8%的男生有自慰行为,女生只有57.0%。男女在性梦和性幻想的内容上仍是存在差异的,男生以具体的性行为为主,女生
3、在具体性行为内容上的比率比较低,可是在幻想谈情说爱上,女生的比率高达56.8%。 自慰一直都是性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题目。有一半的大学生人认可自慰行为,但男女生中存在明显的差异。男生对自慰持积极看法的有60.2%,女生只有45.8%。认为自慰是“罪恶或堕落“,“会损害健康“,“会损害性功能“的看法中,男生有32.5%,女生有38.7%。对自慰的消极着法中,较少比率的人认为自慰有伤道德,更多的是认为自慰会损害健康和性能力,可见对自慰的那些传统的有害论,其影响有多深。 在大学生对爱滋病的认识水平的调查中发现93%-94%的大学生认识到共用注射针头和不戴避孕套可以传播爱滋病,但有40%左右的大
4、学生却不清楚输被污染的血液也可以染上爱滋病。有1/3左右的大学生,把一般的性传播疾病和爱滋病混为一谈,认为皮肤接触也会传染爱滋病。爱滋病实际上是“体液传播“(血液、精液等),而性交、共用针头等,仅仅是传播的二级工具,并不是传播的实质,然而许多大学生对此并不了解。更有意义的是,大学生所学的专业与他们掌握预防爱滋病知识的多少并没有直接关系,例如在医药卫生专业的大学生里,只有8.8%的人回答完全正确。这个正确率,比全体大学生的正确率(10.7%)还要低一些。这说明对爱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仍需进一步加强。 据某高校计生部门介绍,过去几年中,学校医院妇科医生每年都能发现1-2例在校女大学生怀孕的
5、事。据介绍,仅江苏省每年退学的大学生中,“性行为“导致的后果已成为这些学生退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更有甚者,上海某高校两名女生和一名携带艾滋病毒的留学生发生性关系而被传染。 大学生现有的一些传统的性教育内容,多是有关生理、卫生、健康、道德的,是在中学、大学课堂中占主流的东西,而关系到现实生活中的热点性问题的知识,关系到实际性生活、性行为的知识,校园里是不讲的。从上述调查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引导大学生广泛、全面、深刻地认识与性有关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并在大学校园推行以人格与道德为核心的性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教育界人士无须再回避学生的真实需求,左顾右盼,躲躲闪闪了。难道我们的学校真的甘心让位于那些
6、街头小报、光盘以及形形色色的黄色网站吗? 随着人们观念的逐渐开放和思想的日益多元化,社会对非强迫婚前性行为已经越来越宽容,性独立,性解放之风似乎也刮到了大学校园.我们也发现,大学的性道德规范也在逐渐减弱,以往,学生只要发生婚前性行为,就会面临被校方开除的危险;而如今,诸多院校都对大学生恋爱,同居采取了不提倡,不禁止的中庸之态.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对大学生的性行为持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相反,校方应该从性伦理的角度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把性道德规范内化到人们的意识之中,成为人们行为的自觉要求. 一,全方位对大学生进行性伦理教育 加强性教育,特别是性伦理教育,使大学生掌握科学
7、的性知识,树立健康的性观念.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说过:“每一个研究人类灾难史的人可以确信,世界大部分不幸来自无知.”我们要通过不同途径与渠道,加强性教育,教给大学生科学的性知识,培养其性道德素质. 1.加强家庭性教育:作为父母,应坦率地面对孩子的性问题.特别是随着孩子性生理,性心理成熟,父母要积极主动和他们探讨有关性的问题,教给他们正确的性价值观.同时,社会也应对家长开展性教育培训以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