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色彩设计知识

建筑色彩设计知识

ID:42996654

大小:23.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4

建筑色彩设计知识_第1页
建筑色彩设计知识_第2页
建筑色彩设计知识_第3页
建筑色彩设计知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建筑色彩设计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建筑色彩设计知识建筑色彩设计知识建筑装饰色彩基础知识建筑装饰材料必须考虑三个方面——色彩、造型和质感。人们对一种材料的感性认识往往是按照色彩、造型、质感这样的顺序进行的,色彩首当其冲。【基本概念】光:属于电磁波,有波长和振幅。波长区别色相,振幅区别明度。可见光的波长400-700nm。色:可见光刺激视觉神经,传到大脑视觉中枢引起的一种感觉。光源色:发光体发射出的光进入人眼所感觉的色。物体色: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反射或透射到眼中所感受的色。反射光产生表面色,透射光产生透过色,物体色随照射光的波长成分变化而变化。色分为无彩色(黑、白、灰)和有彩色(其他)。色的三属性:1.

2、色相:色的相貌,与波长有关,大体可分为冷色和暖色。2.明度:明暗感觉。3.彩度(也称纯度、饱和度、鲜艳度):色彩的纯净或饱和程度。无彩色只有明度,而没有色相和彩度。【色彩的效果】:物理(反射、吸收系数不同)、生理(治病和致病)、心理效果(冷暖、进退、胀缩等)。其中心理效果是设计时主要考虑的因素。1.色彩的进退:与色相、明度和彩度有关,其中色相影响最大。暖、高明度、高彩度色有扩大、向前的特性。冷、低明度、低彩度色有后退、收缩感。利用这些,可调整建筑空间环境。2.色彩的胀缩:暖、高明――扩大冷、低明――缩小此外胀缩还与色的面积、彩度、周围环境有关。色块面积相同时,感觉

3、大小的顺序是(由大到小):黄>橙>绿>红>蓝>紫周围色越明,内部有彩色的图形越显小。利用此特性可调整建筑构件的不良配合(局部)。3.色彩的轻重:主要取决于明度,其次是彩度,色相基本无影响。即无论颜色冷暖,高明的显轻,低明的显重。明度和色相相同时,彩度高显轻,彩度低显重。4.色彩的软硬:与明度、彩度有关。明、浊——柔高彩纯色和暗的清色——硬明清、暗浊——介于中间浅色、掺有白灰色的明浊色显软;浅色、掺黑的暗清色显硬;无彩色的白和黑是坚固色、灰是软色。另外,软色显轻,硬色显重。5.色彩的华丽与朴素:高彩、高明显华丽;低彩、暗色显朴素。色相相

4、差较大的纯色与白或黑配合时,因为明度差大而显华丽。彩度低的色相相配合时显朴素。金银色虽华丽,但与黑色配时,可华丽可朴素。6.色彩的活泼与忧郁:高明、高彩、暖色――活泼;低明、低彩、冷色――忧郁;白与其他纯色组合――活泼;黑――忧郁;灰――中性。7.轻松与疲劳(一般在公共场所):高彩色、暖色易使人疲劳;色相数过多或彩、明度相差过大的色组合易使人感觉疲劳;蓝、绿色易使人消除疲劳。8.色彩的记忆:色相:红>橙>黄>黄绿>绿蓝>绿>蓝>紫>无彩色彩度:高>低饱和色>中间色色彩比形态更容易记忆。9.色彩的联想:色彩

5、会使人联想到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与职业、年龄、性别、人种、素质、信仰、个性均相关。10.色彩的爱憎:与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有关。11.色彩的象征:有世界性的象征,也有民族性等不同的。红:火与血,热情,喜悦,活力,恐怖,动乱。黄:阳光,希望,快活,智慧,光明,辉煌,崇高,神秘,华贵,威严,超然,面积过大令人感觉烦闷、堵塞。灰:介于黑白之间,安静、柔和、抒情、质朴、大方的气质。【色彩的协调】混色:一种色中加入其他颜色。相加混色:混入色明度高于任一元素,彩度低于任一元素。减法混色:混入色明、彩度都低于任一元素。色光三原色(加色法原色):红、绿、蓝紫;不能由混合其他色

6、光得到。物体三原色(减色法原色):红紫、蓝绿、黄。配色:组合色的三属性。配色方法:1.按色彩三属性配:色相、明度、彩度。2.按色彩感觉配:冷、暖、中性色。3.按语义性配色:高贵、庄重、快乐、神秘……4.类似色配色法:在色相环中以一种颜色位中心的某个范围内选择。配色与协调:一个独立的色彩没有美不美的区别,只有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彩组合时,才会有美不美,协调不协调的感觉。除考虑色彩之间的组合外,还要考虑色彩的面积、建筑造型和材料的质感。类似协调法:相邻色组合(保守无个性,但不会出错的方法)。对比协调法:等间隔或补色组合(有个性,但要谨慎选择)。【建筑色彩设计应该注意的问

7、题】1.要有共性:色相、彩度、明度的相同或相近。2.要有明显性:配色要清楚、明确,分清焦点与背景。3.要有序列性:无序则杂乱无章。4.要有主从性:分清君臣、主次。5.要考虑习惯性:地区、民族、国家、宗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