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效是检验创意的唯一标准

实效是检验创意的唯一标准

ID:42992133

大小:34.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实效是检验创意的唯一标准_第1页
实效是检验创意的唯一标准_第2页
实效是检验创意的唯一标准_第3页
实效是检验创意的唯一标准_第4页
资源描述:

《实效是检验创意的唯一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效是检验创意的唯一标准——关于初中音乐课教学设计的思考上海市青云中学张克作为我国音乐教育改革与世界接轨的标志之一,创造性教学启动了一种全新的音乐学习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可称为音乐新课程崛起的风向标。然而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音乐课堂的所谓创造性活动,是有活动而无审美体验、有形式而无创造实质。一些教师由于对创造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和自身创新能力的薄弱,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违背了儿童审美创造能力发展的科学规律。这些活动不是通过体验和探索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发掘他们创造的潜能,也不是让学生在情感与思维方式上获得平等的交流、沟通与互相启发,因而,尽管学生在课堂上的“

2、合作”、“互动”颇为热闹,但“创”之魂早已“羽化仙去”,留下的只是一躯抹上功利色彩的空壳。笔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曾多次就音乐创造性教学这一命题,与安徽、北京、广东、上海等地的专家进行研讨。1999年起,又连续多年指导了青年教师相关课题的研究,并申报、主持了闸北区教科研重点项目《初中生音乐创作学习效率与相关因素的实验研究》(作为研究成果之一的论文曾获上海市和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两个一等奖)。去年,作为上海市教委“861”项目组成员,我又和同行们一起对初中音乐课创造性教学的设计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细化的研究。在今天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间节点上,作为

3、一个创造教育的实践者,我想从几个初中音乐教学实录片断中,提炼出自己对教学设计有效性的两个主要观点,与广大同行们一起深入探讨。一、教学设计必须体观学科的本质和核心价值课例1:(课题《倾听劳动的声音》)当敏感悸动的大都市青春少年,听着MP3、MP4中很“情调”的时尚音乐,哼着成年人迷恋的流行歌曲时,他们还会对那仿佛从远古传来的《川江船夫号子》感兴趣吗?这一令不少教师深感困惑的难题,在本课中却那么自然的化解了。执教者在导入环节中没有用成人化的劳动号子来把学生“催熟”,而是采用了一首堪称经典的童谣《拔萝卜》。这首歌曲虽然短小稚朴,却蕴含着劳动号子的音乐特征,辅之的动画视

4、屏,顿时让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显露出健康的“原生态”4。接下来的接龙游戏,合着劳动号子的节奏顺利展开,由于没有太大的技能负担,他们个个乐意参与。随着学生情感投入的歌声与律动,对劳动号子演唱中的群体性及其音乐节奏所特有的感染力……尽在充满童趣的体验中。新一轮课改,将基础音乐教育定位于以审美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例1的导入设计颇具创意,执教者充分考虑到当代少年儿童审美心理的特点,重视教学内容和他们生活经验相结合,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把经典高雅的音乐欣赏通俗化、情趣化地引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例2:(课题《在歌声中寻

5、找聂耳、冼星海》)如今的上海港,早已不见用人力背负沉重的麻袋、木箱的场景,代之以高科技集装箱起吊的壮观。为了让学生了解《码头工人歌》的创作背景,执教者利用了电影《聂耳》的片断,效果凸显。两三分钟的影片画面,饱含血与泪、仇与恨的歌声把学生带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码头。创造性思维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活动的过程,它既是一种智力活动,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上例中,学生只是静静的在听,没有热闹的互动场面,却有着思想的震憾、情感的共鸣。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作用深远,先有心灵的滋润,再谈智力的开发,符合审美创造的规律。课例3:片断(课题《节日欢歌》)欣赏《春节序曲》

6、的欢庆主题。执教者让学生体验乐曲基本情绪后,思考:你感受到哪几种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塑造艺术形象时作用明显?哪件乐器最能表达欢乐气氛?在融入个性色彩的思考和合作学习讨论后,同学们在老师的点拨下很快抓住了这部音乐作品表现的核心要素——节奏,并把锣鼓点作为感知体验的重头戏。学生们用手中的筷子等物当鼓槌,与老师一起即兴敲打,尽情营造出欢乐的气氛。以上教学过程中,执教者的两个提问颇具启发性、探究性,很自然地维系着两个活动板块,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感知体验的深化,激发了学生表现、创造的兴趣和潜能。4从三个课例片断设计中,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要在教学过程中与方法操作中,追求情感体

7、验和掌握知识技能两者之间的有效平衡,绝不能片面关注学生浮在表层的学习兴趣,而忽略对音乐本体、本性的把握。只有当三维目标这三条线有机、有效的地交织在一起,才会拧成一根具有张力、拉力与合力的新课程的人文音乐主线。二、教学设计应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发展课例4:(课题《亲情友情》)本堂课最后十分钟,执教者为了紧扣本单元音程、和声方面知识技能目标,特地为《好大一棵树》第一乐段写了副旋律,用“IU”来演唱,期望能用和声色彩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一位学生突然举手问道:“老师,我想用口琴来吹这段旋律”。“好啊!,XX同学提了一个不错的建议,我们一些嗓子不舒服(正值变声期)

8、的同学都可以用口琴来吹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