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林业建设

如何加强林业建设

ID:42983238

大小:2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如何加强林业建设_第1页
如何加强林业建设_第2页
如何加强林业建设_第3页
如何加强林业建设_第4页
如何加强林业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加强林业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加强林业建设摘要:加强林业建设能够维持生态平衡、能够保持水土、能够减少自然灾害,能够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主要对林业建设的基本原则以及林业建设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引言地球生态平衡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有森林来维护。天然林是经过很长的时间,经过激烈的生存竞争而存在的一个整体。林业建设并不是简单的栽树,它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建立。就我国而言,在林业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人们对森林的认识不足。尤其在农村,对原始森林不进行任何的维护,根据自己的需求无计划的砍伐树林,对林地进行随意侵占。2)对林业建设不够重视。其主要表现在没有将林业建设放到议事日程中,甚至往

2、往因为资金问题而停止林业的建设。3)林权制度改革还需进行推行。现有的林权制度对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进行制约,而林业分类经营无法实现。4)观念有误。认为林业就是栽树,而将很多本属于林业的东西拒之门外。综上所述,为了实现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林业建设。1林业建设的基本原则林业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人为本、维护后代人生存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以人为本原则。林业的发展要立足于改善生态、增加资源,满足人们对林业的全面需求。并且在林业发展中,要对生产经营者的投入与收入问题进行解决,对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对广大林业干部职工收入偏低的问题进行解决,对生产生活的条件进行改

3、善,尤其是对自主经营的林场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2)维护后代人生存发展原则。现代人在使用有限的资源的同时不应一味地满足自己的需要,还需要对后代人生的生存发展进行考虑。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一定要改变那种主宰世界、征服自然的观念,这种观念必然会导致人类对自然资源无尽的索取,从而使得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2林业生态建设实现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要加大对林业科技的研究和成果推广力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让生产经营者便利快捷地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各项有用的技术指导,新技术开发研究能够引领林业发展的技术潮流;形成适应新时期林业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要加大人工林培

4、育,实现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的战略目标。釆取强制性措施保护天然林资源,停止天然林的商品采伐,在加快生态建设的同时,重视商品林基地的建设。保护好我国的天然林资源,就必须对我国森林利用结构和发展模式进行重大调整,加大人工林培育,逐步实现由采伐利用人工林替代采伐利用天然林,解决木材供需平衡矛盾,切实保护好天然林。2.1建立林业建设动态机制据专家核算,森林提供的生态效益比其物质产品效益要大得多,森林的生态效益大于其自身经济价值的10倍以上,生态建设如果完全依靠政府投入,一是资金有限,二是投资效益往往不如私人投资效益高。必须采取经济手段,推动生态效益市场化、货币化。2.2从宏观角度来

5、调控林业建设林业生态建设的出发点就是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其综合治理主要依靠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等各种手段来进行,并且要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建立各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整个国家综合实力以及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生态改善的制约,其与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林业建设其投入较高、周期较长,投资难以得到补偿,因此导致投资者不愿进行长期投资。因此,国家要坚持政府投入的作用,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来建立各种运作机制,并且充分地将全体公民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调动起来。在林业建设中,政府一定要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毕业论文3结语现代林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森林生态环境。在林业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

6、治理方面,很多发达国家实施了水土流失控制措施以及工程绿化技术,形成了森林工程体系。在我国,林业建设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实践证明具有很强的应用能力。林业建设中生态工程学科是今后的热点,其可能会存在以下难点:1)维持人工防护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区域森林植被建设适宜度与生态用水的关系;3)区域性防护林恢复与重建的生态经济评价等等。由此可见,为了实现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其进行更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陈承红.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集团经济研究,2006(06).[2]何玉红,丁晓玲.生态建筑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内江科技,2008(09).[1]楼国华.推进林业创

7、新创业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绿色中国,2008(05).[2]宋言良.浅谈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绿色财会,2006(0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