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9808
大小:1.55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7-08-01
《30方浮式抓斗起重机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生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0方浮式抓斗起重机控制系统设计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抓斗式挖泥船是我国疏浚史上最早应用的一种挖泥船,它起源于欧洲。清光绪八年(1882年),由清政府购置一艘小型挖泥船,取名“安定”号,用来疏浚黄蒲江。此船功率较小,每小时仅能够完成挖泥量50吨。其后,又置购有“浚川”号机器挖泥船。此两船开辟了内河用机动挖泥船疏浚航道的先河。进入80年代以后,国内的抓斗式挖泥船已经很多,斗容在10立方米以上的挖泥船也已屡见不鲜。为适应现代港口的疏浚需要,更大斗容的抓斗式挖泥船也在陆续建设之中。抓斗式挖泥船的工作原理与抓
2、斗式挖土机相似,分为自航式和非自航式两种。自航式挖泥船一般自带泥舱,泥舱装满后航行到抛泥区抛泥;非自航式挖泥船则利用泥泊装泥和卸泥。目前国内的抓斗式挖泥船多以非自航式为主。挖泥船的其他类型分别为:链斗式挖泥船、铲扬式挖泥船、绞吸式挖泥船和耙吸式挖泥船都属于挖泥船。在世界范围内,疏浚市场正呈现出一番红火的景象,其疏浚量已经高达每年数十亿立方米,由此带动国际疏浚业进入新一轮的黄金发展期,促成了疏浚装备的升级换代以及疏浚船舶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拥有各类大中型疏浚船舶数量的国家排位中,位居前三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荷兰和中国。其中,排位第一的美国拥有的船舶数量高达593艘之多,比排位第二的荷兰的
3、242艘高出了整整一倍还多,足见其雄厚的实力。而荷兰又比排位第三的中国的120艘高出了一大截。此外,比利时、英国、印度、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日本和巴西按大中型疏浚船数量的先后顺序分别排位4一10名。总装机功率达到了27190千瓦、3700载重吨、自推进绞吸式挖泥船,“JFJdeNul”号,被著名的英国《内燃机船》杂志列入2004年性能先进并独具特色的11艘船舶。该船由荷兰IHC建造,采用了一系列先进设计和建造技术,是同年世界上此类船中功率最大的船舶。据称,绞吸式挖泥船最大总装机功率现已达到28500千瓦,抓斗式挖泥船最大抓斗斗容达到了200立方米,其大型化的趋势令人瞩。2005年为满
4、足用户的要求,Liebher的CBG25/30浮式起重机安装在驳船AtlasXV本科生毕业论文1上的一个偏心平台上,目前已经成功地应用于进行载货驳船和巴拿马型船舶之间的煤炭、硫磺或者散粮的转载。这是Liebher第一次应用户的重载离岸转载的要求将其起重机安装在一个偏心10m的臂架上;该浮式起重机已经得到劳氏船级社的认证。我国是一个疏浚大国,但还远不是一个疏浚强国,面对国内外巨大的疏浚市场,我国的疏浚装备和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疏浚产业的快速发展.面对这种局面,我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在疏浚产业上超常规发展的总体战略。即:瞄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
5、疏浚技术水平,实行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和提高自己研发创新能力的两条腿走路方针,在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坚持不懈地着力提高国家自主研究开发能力。适当选择国内有实力的研究机构和企业,组建产业集团,与国际知名的相关企业组成强强联合的实体,针对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开发大型化、自动化、集约化的世界顶尖产品,以市场换技术,培植国内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占领国内外疏浚产业市场。上世纪90年代以后建造的挖泥船与这之前建造的挖泥船相比有了明显变化,呈现出三大特点:1、疏浚装备大型化。天津航道局投资6.5亿元人民币建造的挖泥船“通旭”号已经投入使用,舱容为13000的自航耙吸挖泥船“通
6、旭”号是目前国内北方最大的耙吸式挖泥船,挖深达到45m,吹岸距离可达4000m,具有无限航区。2、地动控制集成化程度高,是施工过程控制更加精确,大大提高了船舶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随着高科技的推广应用,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仪表将这个不可见的过程及时、准确地显示在操作人员面前,大大简化了操作程序,提高了效率,进而提高了经济性。3、挖泥船配套设备模块化、小型化。现在挖泥船上很多设备的体积都大大缩小,重量减轻,挖泥船的吊架甚至已经做成了模块,不仅减少了船舶自重,并且使设备的维修和更换更加方便。我国的疏浚船舶与国外的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第一、在大型的方面,我国的大型疏浚装备与
7、国外的相比相差甚远;就本课题而言,在日本200方的抓斗式浮式起重机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是在中国30方的抓斗式浮式起重机都不能自己生产,而是依靠国外的进口或是购买国外淘汰的产品。第二、开发设计水平方面还是不行。我国虽然有一批技术素质高、经验丰富的设计队伍(如708研究所),但针对市场的前期缺乏开发研究,单一的设计部门难有经济实力进行中长期研究,技术储备严重不足。第三、制造工艺和周期方面与先进国家的差距非常的大,我国工艺周期长。近年来,伴随着大型疏浚工程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