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

ID:42976213

大小:2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_第1页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_第2页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_第3页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_第4页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摘要: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大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就业心理,进一步探求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岀了高等学校的应对措施。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对策【中图分类号】G640进入21世纪以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人数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经济增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就业心理问题也日益显

2、现,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大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就业心理1.自负高傲心理一些大学生或受陈旧观念的影响,仍以〃天之骄子〃自居,自认为高人一等,过高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在择业过程屮,有的则就业期望值过高,择业脱离实际,怕吃苦、不愿到基层和艰苦地区等需要人才的地方工作,择业目标与现实Z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学生不是通过自身努力去解决,而是热衷于托关系,依靠家庭亲友给自己找门路。将自身就业困难一味归咎于生不逢时、没有拼爹资本、生活环

3、境所限等原因,沉溺于网络关注此类事件,但仍然一事无成。1.盲目从众心理盲目从众心理表现为大学生对于工作贪享受,怕吃苦,完全不顾自己将来的发展。找工作拈轻怕重,追求安逸和高待遇,鄙视体力劳动,重就业轻创业。他们对于工作稳定、清闲而且待遇好的单位趋Z若鹫,但对于风险性高、节奏快、压力大、管理严的工作望而却步,像保险、销售、导购等发展潜力较大的职业,由于大学生们不正确的定位而无人间津,这种心理使毕业生失去了很多大冇发展潜力的机会。公务员报考热就是这一心理的突出表现。2.法律淡薄心理在选择用人单位的过程

4、中,部分学生抱着骑驴找马的心理,即不管用人单位的好坏先签下再说,然后再继续接受其它单位的挑选,一旦稍有好点的单位则走上毁约的漫漫之路。冇的毕业牛虽然在签订协议时是真心诚意的,一旦能找到更好的单位乂欲毁掉先前已签好的协议。毕业生一旦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书,它就具有了法律效力,毕业生在没有征得原单位或学校就业部门同意的前提下,不得随意单方私自解除协议而更换单位。在求职过程中不会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以致上当受骗心理屡见不鲜。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严峻就业形势所致

5、今年是大学毕业生数量最多的一年,由于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国内宏观就业形势面临经济放缓、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和结构性孑盾突出三重压力,加之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另外,教育结构与产业需求间的孑盾突出、大学生就业渠道不畅、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也是重要因素。2.高等教育现状所限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首先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向,研究生供

6、小于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牛供大于求。其次,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结构的僵化,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第三,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毕业生多数要走向生产第一线,而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的严重脱节。3•学生自身问题所使目前大学毕业生主体为90后大学生,他们正处在心理成熟的过渡阶段,加Z家庭和社会对这一群体的期望值较高,导致大学生自我定位容易出现偏差,不能正确地认识

7、自我,个人预期较高,出现不顾实际条件,肓H择业的行为。大学生心理成熟度不高,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容易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这些都是大学牛面对就业压力自身存在的问题。三、高等学校的应对措施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问题,是关系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高等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针对措施妥为应对。1・推动高教改革针对当前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高校毕业生能力与岗位需求相差较大的情况,要深入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具体来说,一是要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逐步建立高校教学质量外部考评机制,指导高校加强实践教学,着

8、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完善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三是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需求预测和发布制度,完善就业状况的反馈机制,引导高校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四是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对接机制,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就业的良性互动。2•培养就业能力大学生是否具备就业能力是其能否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及用人单位需求的的关键所在,高等学校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要加强心理辅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